一束束灯光从天保寨寨墙射向天际,随着音乐不断聚与散;一组组灯光照向伯灵翁庙,随着演员的舞姿不时淡与亮;一团团灯光从笼盔墙、老街闪过,像窑炉里的火,让人心潮澎湃……
2月2日晚,央视首届《功夫春晚》,把“当今唯一活着的千年古镇”,再次推向世界。
你是否知道,这是近名来自鄢陵的灯光师,动用4台百吨吊车、上千组灯光,连续工作一个星期的结果。早已名满影视圈的鄢陵灯光师,借首届《功夫春晚》,为家乡人奉上了一场灯光盛宴。
2月2日晚,鄢陵灯光师团队为首届《功夫春晚》神垕主会场呈现的灯光效果。
你是否知道,从年一个来自鄢陵县张桥镇张北村的“北漂”开始,到近30年后的年,许昌鄢陵向中国影视圈输出了2/3以上的灯光师。
许昌鄢陵,一个以花木、康养产业闻名中原的地方,何以走出一批“掌控”中国影视灯光行业的灯光师?他们有着怎样的乡愁,又有着怎样的梦想?
《功夫春晚》
本文约字
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2月2日18时许,鄢陵灯光师邵会强在首届《功夫春晚》神垕主会场现场指挥灯光。
记者
孙学涛通讯员林立
编辑
王威
摄影
孙学涛
117岁出门远行,只为赚钱养家
“又一年呀!”2月2日上午,坐在车里看着鄢陵县城通往张桥镇张北村的路两旁不时出现的卖牛羊肉、水果、蔬菜的摊点,被誉为鄢陵第一位灯光师的邢建伟发出这样的感叹。
邢建伟早已不在老家居住。他现在住在鄢陵县城人民路附近一处刚刚装修完的三层别墅里。
“六七年前买的,买的时候花了多,现在装修又花了多。”和许多资金往来经常以“万元”为单位的人一样,说起钱来,他常常将“万元”省略。
这幢三层别墅带一个院落。阳光从一楼客厅的大落地窗照进来,落在红木家具和绿植上。亭台楼榭组成的中国风摆件里,飘出袅袅青烟。
邢建伟戴一副黑框近视镜,发型新潮,穿薄款棉衣、白色耐克鞋。与在电话里说的标准普通话不同,一见面,他的鄢陵口音很重。
此前10多年,他住在距此不远的一处楼房里。那是20世纪90年代末,他干灯光师六七年,结婚不久后买的。
“老家的房子,早就不住了。”他说。
但老家张桥镇张北村的那所房屋,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
“我们村有多户多口人,几乎家家户户有一个人当灯光师,被称为‘灯光村’。”张北村党支部书记曹群岭说。
“邢总出去比较早,是第一个干灯光师的,后来带动了亲戚朋友、三里五乡的人都干这个。”曹群岭说着,拿出一张表,上面写着“鄢陵县乡土人才摸排情况统计表”。根据表格内容,邢建伟逐项回答,曹群岭认认真真地进行填写。
年过罢春节,感觉升学无望的17岁少年邢建伟辍了学,跟老乡来到北京。“那时候,心里攒着一股劲儿,就是想着赚钱养家,不再受穷。”他说。
2月2日上午,鄢陵第一位灯光师邢建伟(右)和同村另外一位灯光师曹超民在一起喝茶。
2靠着吃苦耐劳,进入影视圈谋生
初到北京时,邢建伟被老乡介绍到海淀区北太平庄北影厂附近的一家饭店打杂,月薪多元。
那时,北四环还没修。晚上,几个伙计躺在拼起来的桌子上,把脑袋缩进被窝里,料峭的春风呼呼吹过。
两个多月后,邢建伟听说当群众演员一天可以赚25元钱,就直接跑到北影厂,当了一名群众演员。
“啥挣钱多干啥呗!”邢建伟记得,他参演的第一部戏是《戏说慈禧》,“做群众演员,拍戏的时候有工资,没戏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但邢建伟不敢懈怠。演完戏,别的群众演员早早离场,他却不走,留下来帮忙收拾道具。
一来二去,管道具的人看他“怪勤快、怪老实”,就让他一起搬道具、布景。与当群众演员相比,搬道具、布景花费时间长,几乎天天上班,收入自然更稳定。
当时,他参与拍摄的戏是《边城浪子》。“一天30元,还管吃管住。”邢建伟说,“吃苦咱不怕,咱就是来挣钱的。”
机会总会垂青不怕吃苦、甘于付出的人。不久,北影厂的灯光师张来福需要一个灯光助理,他看邢建伟踏实、肯吃苦,“怪听话”,便选了邢建伟。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作为一门手艺,人家北影厂的老师傅只带北影厂的人。有师、有徒,师徒相传。”邢建伟认为,从大的方面看,还是改革开放给大家带来了机会。
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化浪潮的到来,很多民营资本进入影视行业。拍片数量增多,影视工作人员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同时,许多港台团队进入内地市场。他们制作影视剧的理念和技术手段,都在冲击着传统观念。邢建伟认为,他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
在影视剧制作中,灯光不仅能够烘托气氛、突出形象、反映人物心理,而且能够影响观众情绪。为了达到期望的效果,通常需要对灯光进行人为设置,如灯光的数量、位置、颜色、亮度、衰减、阴影及渲染设置等。因此,使用灯光的人自然在影视剧制作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机会来了,关键还要自己把握住。灯光师,没有专门培训,很多布置灯光的技巧需要现场学。一方面,他跟着张来福老师学;另一方面,他还跟着“港方”团队学。
电影《太极张三丰》在卢沟桥拍摄时,邢建伟不仅在现场见到了小时候的偶像李连杰,而且悉心学习了“港方”灯光师的打灯技术。
年,邢建伟第一次单干,在《北平和谈》剧组做灯光师。
“那个时候,我的月薪是八九千元,助理也能拿到两三千元。”邢建伟说。
3带着亲朋入行,鄢陵灯光师叫响影视圈
与大路上熙熙攘攘的过年气氛不同,张北村的村头村尾,并没有多少车辆和村民。
“俺家没人打灯。”从一个较为破旧的民宅走出来的曹姓妇女说,“干打灯的,日子都可好过!”
“他们大都在城里买了房,说是张北村的人,其实好多人好几年都不回来了!”曹群岭说,90%以上的张北村人在鄢陵县城买了房。
25岁的张北村村民陈龙涛说,现在,村里只有他家和另外一家在干汽修,其他人大多在干灯光师。
邢建伟从年开始从老家带亲戚朋友进入这一行。那些年,他带出去的亲戚朋友走在村里,穿着时髦的衣服,拿着各种时尚的玩意儿,讲着各个明星的趣闻,让人艳羡。
这些年,他带出去的亲戚朋友也在不断带自己的亲戚朋友。除了张北村外,张中村、张南村以及附近的乡镇甚至许昌、郑州,不断有人加入这个队伍。
据邢建伟估算,现在,鄢陵从事打灯这个行业的约有万人。年6月,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论坛上说:“很多导演在说,灯光师都是河南农村的,一村一村的,控制着中国影视灯光行业。”
今年43岁的曹超民年入行。前几年,他给一位当红明星担任灯光师。后来,这位明星拍摄另一部电视剧时,点名要求“鄢陵的小曹来掌灯”。
早在年,有人曾问《深山彩虹》的导演:“听说,鄢陵的灯光师不高兴,会把绝代佳人照成丑老太婆,把伟岸汉子照成猥琐小人?”
“我导的几部电影,用的都是鄢陵灯光师。他们专业水平高、工作态度好……鄢陵张北灯光师就像当今洛阳平乐村牡丹画、吴桥杂技、史上绍兴师爷……”这名导演如此作答。
此外,鄢陵人还从事灯具租赁、摄像、化妆、道具等工作,甚至有人开始投资影视剧。“我家前面的邻居,参与投资了《叶问2》。鄢陵人自己拍一部戏,一点儿问题都没有!”邢建伟说。
在曹超民刚刚建好的两层新房里,邢建伟和曹超民一边晒太阳,一边喝茶。
这样悠闲的日子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多。年春节,是曹超民20年来第三次在家里过,往年都在拍跨年戏。很多时候,即使两个人都在横店,也忙得没时间说话。
与邢建伟不同,曹超民虽然在城里有房子,但是喜欢住在村里。根据村里的规划,他自己设计、建造了一栋二层小楼。灯光设计则和邢建伟家一样,全为简约的暖色调。“见过了太多灯光,最喜欢的还是暖色的。”他说。
小院里,放着一辆越野摩托车、一辆沙滩摩托车。曹超民从小就喜欢摩托车。他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