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nb.ifeng.com/a/20180419/6515562_0.shtml

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户贫困家庭,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去年年底前,随着最后一批52个村顺利脱贫摘帽,我省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自此,我省扶贫工作从解决绝对贫困阶段,进入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阶段。

不忘“三山一滩”的老乡们

河南的贫困人口有70%以上生活在大别山区、伏牛山区、太行山区、黄河滩区的“三山一滩”地区,贫困人口分布广、贫困程度相对较深,脱贫任务繁重。直到年年底,“三山一滩”地区尚有37个贫困村,占全省52个贫困村的71.2%;贫困人口23.2万人,占全省35.3万贫困人口的65.7%。

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剩下的都是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持续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强化支持保障体系,新增资金、项目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动员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参与到脱贫攻坚战中。

省委主要领导走遍“三山一滩”脱贫攻坚重点区域,各市县分别建立领导干部和部门联系帮扶制度……“五级书记抓脱贫”抓铁有痕,“‘1+N’政策体系”踏石留印,产业扶贫等14个重大专项握指成拳,谱写了一曲曲战胜贫困的奋进之歌。

在“三山”地区,我省开展了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时期,26万人住房建设任务完成,全部完成入住;对于黄河滩区,我省实施移民迁建工程,规划的35个安置区全部开工建设。

祖祖辈辈身居艰苦环境的贫困群众搬出了大山、滩区,开始了新生活。

卢氏县官坡镇火神庙村村民朱红伟从事香菇种植,因运输困难,一年最多种袋,难以脱贫。搬迁到位于县城附近的兴贤里社区后,一切都改变了。他用5万元贴息贷款,承包了社区附近的4个香菇大棚,种了5.3万袋香菇,致了富,还带动了十多人就业。

告别黄河边的破瓦房,搬进封丘县李庄镇移民社区里有电梯的楼房,第一批黄河滩区搬迁户王学芹听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看着广场上舞动的身姿,忍不住感慨:“幸福就是这个样!”

摘了帽,攻坚的劲头不能松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稳定脱贫、防止返贫是重要环节,河南把巩固脱贫成果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了全面部署。

为保持脱贫攻坚工作稳定性连续性,我省确定了“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年脱贫的鄢陵县望田镇蔡家村村民蔡会萍说,脱贫后,两个孩子上学有助学金、有“雨露计划”资助,残疾补贴、低保金等政策都还享受着,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还经常来家里帮助解决困难。

“四个不摘”政策的落实,让脱贫户发展致富更有信心、底气更足。

李恩成自年5月被选派到方城县杨集镇花沟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一直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

“我将继续牢记使命职责,与花沟村干部群众一道,开展好各项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把花沟村建设得更加富裕、更加美丽。”他表示。

李恩成的话代表了仍然奋斗在一线的广大扶贫干部的决心和信心。

扶上马,送一程,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防范化解返贫风险这根弦时刻紧绷。为强化脱贫成效动态管理,我省对摘帽贫困县全面开展质量评估,各地对脱贫村定期开展“回头看”,对脱贫户定期回访。

实现有效脱贫、真正脱贫、长期脱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卢氏县双龙湾镇石家村卫磊磊一家住在深山,缺乏致富门路,父亲又经常生病,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年,他贷了5万元扶贫无息贷款,买了一台榨油机,来到镇上开了油坊,从此过上了脱贫致富的好日子。

像卫磊磊一样,众多贫困群众靠奋斗开启了新生活。

近年来,我省持续抓好扶贫产业,开辟就业门路,创新融资模式,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推动贫困群众实现有效脱贫、真正脱贫、长期脱贫。

抓好产业扶贫。对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对无劳动能力的脱贫户,推广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确保每户都有稳定收入来源。

促进转移就业。大力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实现脱贫户中有培训意愿且符合受训条件的劳动力培训全覆盖。对有劳动能力和外出务工意愿的脱贫户,持续提供劳务输出、岗位对接等服务,帮助实现稳定就业。对劳动能力偏弱或因家庭原因无法外出务工的脱贫户,通过提供公益性岗位、扶贫车间带动、居家灵活就业等方式,帮助就近就地就业。

加强金融扶贫。推广卢氏模式,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确保对有信贷需求且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应贷尽贷。脱贫户贷款到期后,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办理无还本续贷业务,对确因非主观因素不能偿贷的,协助办理贷款展期业务。

开展消费扶贫。推动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等参与消费扶贫,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农村、进产地。

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在有条件的安置点建设一个村级光伏小电站,因地制宜落实一项产业帮扶措施,引导龙头企业建设一个扶贫车间,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每个脱贫户有一份集中理财、定期返还的稳定收益。

回眸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啃下一个个“硬骨头”,脱贫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昔日的贫困地区发展后劲逐步变强,走向乡村振兴的步伐越来越坚实。(记者赵力文)

责任编辑:李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