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马山口镇文化服务中心:
培元铸魂弘业福民
李均怀老师讲解豫西六地委图片
马山口位于内乡东北33公里处,雄立于省道与灌二公路中间。默河源头圣事多,马山得名留古芳。全镇6.5万人,辖24个自然村,一个居委会。曾获中州名镇、全国重点镇、河南省文明村镇、全国文明村镇等盛誉。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红色名镇、农业大镇、文化强镇、产业旺镇、生态绿镇、民生富镇。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文化旅游局的指导下,近年来,他们坚持培元铸魂,文化兴镇。不仅主动发展繁荣的文化事业,更加主动发展蓬勃的文化旅游产业,为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动力,创新了马山口传统的优秀文化,初步实现和铺垫了未来马山口的高质量发展。
马山口狮舞
文化服务中心的各种功能室,坚持经常开放,全天候开放。工作人员做到工作热心,服务用心,付出尽心。除了服务日常读者外,还对鳏寡孤独、行动不便者实行送书上门,切实做到有求必应,应之有做,做之必细,细中高效。为读者答难题,解疑惑。电子阅览室遇到难题,都给以到位的帮助。
合唱比赛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扶贫,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乡风,能帮助农民树立发展信心,改变落后思想观念,主动摒弃陈规陋习,正确处理富脑袋与富口袋的关系;能帮助农民提高思想道德水准和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素质,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生发激情,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马山口镇24个村和1个居委会都设立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安排了宣传文化管理员。做到有队伍,有阵地,有图书,有功能,有设备,有服务,有管理,有制度。无论是哪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都经常开放,守时守责,全程服务。加上各类培训班的举办,大喇叭、宣传栏、文化墙的充分利用,文化广场的各类演出活动、自娱自乐健身舞蹈,使广大农民因文而趣,因文而雅,因文而智,因文而振。科学技术进村入户,产业助力,户户增收。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成了农民非常向往的地方。任是深山更深处,也有文化扎实行。
李均怀老师在全民阅读中演讲
对于易地搬迁点、最美社区的文化建设做到了高标准打造。王场、汪沟两个搬迁点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从场地功能运用等多方面从高、从重投入,以一流的规格生成。呈现出全新景观。年10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考察时给予了充分肯定。
文化服务中心坚持“引领方向,凝聚人心。立德铸魂,弘业助富”的宏观宗旨,结合当地的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等,经常开展基础培训。中草药种植培训、特色农业基础知识培训、中华文明根源培训、艺术创作培训、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等培训,都坚持多形式、全方位、大角度、高效率,使受训者思想有提高,业务有进步,技术有创新,文化有提升,效益有稳增。
为配合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文化服务中心突出人民至上、服务至上、行动至快、效果至实,编写了相应的文艺作品。18个抗疫曲艺,20个扶贫节目。10个拒“躺平”戏文,都很好的服务了中心工作。为配合“不忘初心”教育活动。文化服务中心编写了《做一个当之无愧的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剧目,除在当地演出外,还被鄢陵县豫剧团借本演出。为配合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我们还编写了《马山口黎明烽火》,《陈赓部队过马山》两部曲剧大戏,深受百姓热爱。为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编写了《邻里之间》等十多部戏剧作品。此外还有20多部反映人文、环保、消防、安全、综治等方面的曲艺作品,用大调曲、鼓儿词等常态演出,凝聚社会正能量。
红色文化是马山口的名片。我们对豫西六地委旧址、革命烈士纪念亭、河西革命遗址进行了充分的资源挖掘。拜访了80多位耆老,寻找查阅了南阳、镇平等10部党史、马山口革命前辈5部回忆录,实地考察了寺山庙,捂子救伤树洞、杜洛庄八路军坟、唐河擒匪山洞、河北村高树勋抗日的旧址等26处遗迹。经过反反复复的验证论证,编写了26万多字的《红色马山口》一书。还编写了《打磨岗保卫战》、《马山口的“小雨来”》《刘丰珠舍身炸坦克》等12个红色曲艺。写成了《马山口红色故事》。同时还经常接待前来观瞻红色遗址,接受红色教育的无数个团体,深情为他们讲解服务。最多的一天要讲六次。每次都有良好的效果。有当场垂泪的,有当场呼口号的,有当场吟诗作赋的,还有当场哭得起不来的。《红色马山口》已完稿,有待印刷。
马山口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一都县府一地委,一药一锅一酒水。小沪小口小西柏,一山一寨一芳菲。”是真实的写照。为把厚重的历史文化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文化服务中心历经年余,翻了无数次的大山,爬了无数次的高坡,钻了无数次的山洞。渴了喝口山涧水,饿了啃口干粮饼,跌了无数次的跤,饿着肚皮,磨破脚皮,丈量古树,抄写碑文,就连最高处的宝塔书院遗址及王检心的墓地就去了三次,综合收集验证文迹。加上农耕旧事,农俗旧趣,农业旧闻、农民旧舍、农俗旧节、丧葬、婚嫁,马山口古歌古谣等,编成了46万多字的《文化胜地马山口》一书。所制作的视频,《帝王遗风——唐王寨》上下集,《文化胜地马山口》、《厉害了,我的家乡马山口》风靡全国。《文化胜地马山口》还漂洋过海跨越国界,成了尼泊尔、阿根廷等国了解中国马山口的名片。
打造产业文化,文化服务中心,先引一步。通过实地考察,采访探源,为三岔河牡丹谷编写了戏剧《牡丹谷传奇》、《三岔河牡丹赋》及相关为产业发展造势的文艺作品。马山口月季产业阵容宏大,享誉甚广。为更好地宣传马山口月季,文化服务中心编写《马山口月季赋》及相关文艺制作品及文图精品,使马山口月季值高、俏销,远飞越南和东南亚各国。为马山口的生态产业给了力,助了能,产生了相当高的经济效益。
马山口曾是全国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有具体的史料记载和很多诗作。欧阳修曾在马山口寻药留下轶事。辛亥革命南阳复兴的领军人物,著名国际建筑家杨廷宝的父亲杨鹤汀及其子孙曾在马山口坐诊数年,筹划编写了前半部《金匮要略浅歌》、《伤寒论浅歌》。历史的厚重,振奋了马山口药业,及保健康、福民生的激情。配合这一发展,文化服务中心广搜古集,广查古器,广问古案,广拜名医,历尽了山山水水,编写了《药香马山口》一书,现已编写20余万字,后部编写正在进行中,把中草药产业做到心上,做到根上,做到真上,把中草药文化效应显现得更充分,更充实。还多次到曹金平药业公司、曹建新药业公司等20多家药行进行文化服务,从品牌的拟定、购销运营,都用文化全程包装,尽力彰显。帮他们创新了企业形观,企业规划,企业歌曲等,使中草药有了更新的文化因子,文化之台搭实了,产业戏就唱红火了。曹金平的药业声播域外,药销十六个省市,有些药材还在日本有了市场。
马山口滨河西路,南段至郑湾的名医大道建设,郑湾中草药市场内的中草药标本馆、博物馆打造,都为设计者提供了有历史厚度,有文化深度,有视域广度,有价值高度的翔实资料及设计建议。
马山口文化产业兴旺,文化团体功绩非凡。现有的宛梆剧团、曲剧团、实力雄厚。26支舞队,阵容大力量强,22个唢呐班,演唱队,人员多,技能好。他们除了搞文化产业活动外,还无偿服务群众,经常举行义演。宛梆的某些元素源于马山。宛梆剧团也把传承发展扛上了肩头,实地创作,创新技艺。所演出的节目四处叫好。曲剧个调门,有26个原生于马山口,曲剧团推陈出新,除26个调门外,还对外声调进行创造性转化,使其具有马山特色。宛梆有了“宛梆喊一腔,响彻八道岗,男人不下地,女人不烧汤”的美誉。曲剧也有了“一腔曲子调,听了治感冒。要是少一场,心里真发庠”的口碑,去年庆建党百年,各舞队,各剧团,各唢呐,演唱队都各显其能,参演庆贺。文化服务中心做好服务组织工作,不辞艰辛为其精准指导,解忧排难。舞动华夏队还在那一天做了专场表演。宛梆剧团团长杨金兰说,“蒸蒸日上的马山口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没有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没有文化服务中心的尽力扶持,就不会这么繁荣昌盛。”
文物保护是肩头上不轻松的责任。文化服务中心时刻牢记习总书记的指示,“保护文物也是政绩,保护是第一位的。”“保护革命文物,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是党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豫西六地委旧址原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78间原房和烈士纪念(碑)。为保护好、利用好马山口镇的红色资源,积极争取,积极申报,年成功升级为河南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为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保障。年又筹资两万余元对解放宛西殉国烈士纪念碑亭进行翻新。由于保护到位,多年来没出现异常,又及时申报了红色教育基地拓展项目,该项目已基本落地。
同时还时刻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法云寺塔,现还有很多谜,它真正的建造年代及地宫的传说,现在很难解开,文化服务中心查阅很多资料,根据现存的半截断碑,运用大概率思维,逐一予破解,现有了初步成果。由于群塔无踪,仅剩的一塔,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大。我们坚持常态考察,做记录,做分析,组织当地群众专力保护。塔顶、塔基由于风雨剥蚀,很不安全,及时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整修,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法云寺塔修辑,年3月已修缮完工,重新绽放庄严古朴、俊秀壮观的风姿。
老庄村的竹马舞、打磨岗的抬桩故事舞等阵势都很大,传统基因很厚。自明代至今,享誉甚广。人们的记忆深处是马山口的一大文宝。竹马舞,年在南阳的演出中获过大奖。抬桩故事,先后三年在南阳内乡大赛中,获奖颇多。为保护好马山口镇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服务中心坚持季察看,年验收,及时更新措施,使保护产生新效益。还为两舞引进新技术,增添新动能,请名师指导排练,保证在正月十五、二月二、五月十三等重大传统节日为群众演出。把乡愁乡韵的优美和历史记忆的清醇烙在心里,熔在血里,生成“舞和远方”的永远。
河西村历史悠久。原名郭湾,秦代后,秦氏户大,又更名秦家寨,解放后更名河西。大户秦氏所建用房非常讲究,从屋脊,屋瓦到铺门石都别具一格。“一屋两层楼,木板铺砌稠,楼梯精木做,上下不碰头”,是其主要特色。由于时代变迁,现存寥寥。虽如此,尚能见证古村落、传统村落的历史,对我们寻找历史,亲近历史,观鉴历史,借源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用民宿的古色古香,留住厚重历史的记忆,弘扬传统民宿文化,打厚历史底色。生发由民宿延生的经济是河西人的期盼,也是牧原秦英林先生的努力。作为文化部门也是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多次入村入户,了解民宿文化,研内涵,分析民宿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村民达成“极力保护,适时发展,让政府红利赋能,借势借力,让古色生辉,让农户尚美”的共识。对每一座房,每一片地怎样保护,保护到什么程度,都做了具体要求,还积极努力向上级申报,要用民宿文化进一步诠释“讲仁爱,重民生,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现这一工作正在有计划地逐步进行。
庵北村是有名有实的红色村。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都放射着熠熠之光。豫西南阳督察专员公署财政干校年曾设于此。铁蛋救伤诱敌、一条棉被、三十个鸡蛋一把葱、高树勋部英勇抗日,刘丰珠舍身炸坦克等故事传奇都发生在这里。传统剧目《桃花庵》,原型原事在这里也有清晰印证。加之这里传统村风纯正,民风纯朴,家风纯粹,山绿水盈,是一方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高度融合的“风水宝地”。该村用红色底蕴,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以文化带动经济发展,走出了“文化先行,生态美丽,经济富裕,精神文明”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把这一特色打造好,带动全镇五大文明建设,勇毅向前。文化服务中心从头到尾,全程陪伴。从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传统文化求证,归纳,民风村风家风,现状探源,貝体规模的实施,环境的美化,可行性改造,标牌的建树,甚至一个个细节的运营,文化服务中心的同志们都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和劳作。目前,该村的“红”,红出了名气,红出了效益,每天都有很多团队前来参观学习。日前,平顶山几个县的功勋支书团队也来向庵北学习“五星”支部创建的经验。
文化是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长足行进的事业。鉴于马山口文化资源、文脉源泉和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高质量追求,我们感到差距还很大。场地小,配套欠,功能浅,文气淡,是不争的现实。为了能让文化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其产生培元、铸魂,立德、弘业、富民的未来价值,我们规划在胸:以化生文奠基础,综合发展楼上楼。实用面积八千平,功能齐全向一流。让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助力经济腾飞,助力高质量发展,助力初心圆梦。
为文化而敢于有梦,为文化而勇于追梦,为文化而勤于圆梦。他们的脚步更坚实,动能更厚实。让文化成为永远的诗和远方,不懈追求,踔厉奋进。振兴文化,建树文明,是他们肩上推不掉的责任。努力拼搏,善作善成,永远在路上。
(谭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