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鄢国被郑国吞并后,国人以国为氏形成鄢姓、焉姓、邬姓,一部分鄢人归附郑国;一部分东迁,到了莒(ju)地;一部分则南迁,成为楚人。
场景一:古城村村牌前
解说词:大家好,我是探梦牛。上一集,我们讲述了古鄢国的历史,那么,鄢国灭亡后,鄢人去了哪里?鄢姓是怎样形成、播迁的?“郑鄢”、“楚鄢”、“莒鄢”三者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下面,请跟随我们的镜头一探究竟。
场景二:鄢姓渊源
解说词:姓氏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徽章。
中华鄢姓源流单纯,据《国语》等史书记载:鄢姓主要源自妘(yun)姓。相传,颛项的玄孙名陆终,生有六子,第四子名叫求言。在夏王朝时期,求言的后人被封在郐(今河南新郑市西北部),当时其族人被称作郐人,建有郐(kuai)国。
到了殷商末期,郐侯率领族人参加了周武王的灭商战役,因此在西周初期,郐侯被周武王重新封在比原郐国更南部的鄢地(今天河南鄢陵县西北部古城村一带),晋升为侯爵,重新建立了鄢国。
春秋时期,鄢国被郑国灭掉,鄢君的子孙就以国为氏,形成了鄢姓、焉姓、邬姓。其后人多奉求言为鄢姓的得姓始祖。
场景三:古城村街头或村部
解说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鄢陵县委宣传部工作时,湖北有一位鄢姓企业家,曾经给宣传部写过一封信,打听鄢陵鄢氏的情况。
据了解,现在不仅古城村一带没有鄢姓,整个鄢陵县60多万人口,没有一家姓鄢的。那么,鄢国灭亡后,鄢氏族人去了哪里哪?为此,我们专程采访了鄢陵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鄢氏文化研究专家潘孟潮先生。
场景四:潘孟潮先生办公室。鄢氏迁徙视频
解说词: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烽烟四起。作为一个弹丸小国,鄢国一直都是五霸七雄棋盘上的一枚棋子,可谓“人为刀俎(zu),我为鱼肉。”
鄢国被吞并后,国人流离失所,一部分鄢人归附郑国,一部分则以国为氏,南迁至楚国的鄢子国(今湖北宜城境内)。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鄢人要迁居楚地而不是别的地方呢?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鄢氏与熊氏的图腾都是凤凰。《说文解字》对“焉”的解释:焉,鸟,黄色,出於江淮。可见,“焉”的本义是鸟,一种黄色的鸟;一种能征善战、机智敏捷的鸟;一种满身正气、一统天下的鸟,是鸟中之官长、君长,是鸟中之王,即凤凰。
现在,鄢陵县境内仍有不少与凤凰有关的地名。如:凤岗、凤凰岗、凤凰陂、鸣凤乡等。
二是古人迁居时,有把原来的地名带去作为新居地名的习惯。据潘孟潮先生的考证:大约在商代中期之前,居住在中原的楚人,在举族南迁过程中,曾在鄢停留过,并住了较长一段时间,把鄢作为芈姓的故地。所以楚人南迁后把新建的居住地也叫鄢,作为楚之别都。
据《姓氏寻源》记载,鄢国亡国后,还有一支鄢国遗民以鄢为氏东迁莒(ju)国(位于今山东省沂水县境内),他们不忘故土,在莒国东南部建立了鄢陵邑,被史学界称为“莒鄢”。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这只是一种猜测,史书上鲜有记载。
场景五:今日鄢姓
画外音:鄢氏是中华民族姓氏家族中的一员。颛顼的子孙建立鄢国肇始至今,上下五千年,鄢氏一族历经着时代的变迁,繁衍着鄢氏家族的血脉。
当代鄢姓的人口大约有39万,为百家姓的第二百一十七位。
目前,鄢姓的第一大省为湖北,大约占全国鄢姓人口的56%,其次分布在江西、贵州、湖南,这三省又集中了鄢姓人口的31%。全国形成了以湖北为中心的鄢姓分布区。
鄢陵作为鄢氏的发源地,沧桑巨变,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木基地。她正以崭新的姿态、温暖的怀抱,欢迎鄢氏族人回家探亲,寻根问祖!(文:探梦牛)
鄢氏图腾鄢氏南迁图全国鄢氏代表来鄢寻根问祖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