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洪山庙,很多市民不陌生,因为魏都区丁庄街道办事处有个洪山庙社区,鄢陵县有一座明代洪山庙遗存。
洪山庙大殿正面大家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全国有大大小小上千座洪山庙,多集中在河南、湖北、湖南等地。洪山庙供奉的是谁?为什么全国有这么多洪山庙?
洪山庙大殿的斗拱属于典型的“房倒屋不塌式”建筑
鄢陵县的洪山庙大殿位于只乐镇后杜村,山门是近年修建的,上书“洪山庙”三个大字。洪山庙大殿坐北朝南,东南临街道,西北为民宅。
据鄢陵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苏志伟介绍,洪山庙大殿又称“永乐大殿”,因为原来的建筑是在明永乐七年(公元年)修建的,弘治年间扩建,改庙为殿。大殿南北宽7.15米,东西长9.30米,面阔3间,进深3间,进深为5.15米,走廊长1.5米,面阔总长8.03米。大殿屋面为两面坡,上铺灰板瓦、筒子脊、鸱吻(又名螭吻、鸱尾,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喜欢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殿脊正中央有一个宝瓶,刻有“洪山庙”三个字。大殿内有立柱16根,重梁起架,属于典型的“房倒屋不塌式”建筑。现在能看到柱子10根,中间8根前后对照,形成了一个规整的明间。
大殿有内外双面斗拱、斗攒,4根檐柱上各有一个斗攒。斗拱中共有斗50个、拱43个。文物专家说,这种大殿的规格较高,在乡村很少见,其对研究明代古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洪山庙大殿侧面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洪山庙大殿内原有洪山真君神像一尊,高过二梁。次间有数尊神像,四周绘有壁画,梁上有题记。
大殿前有一通清乾隆年间的《重修洪山庙大殿碑》,上面记载,洪山庙大殿始建于明永乐七年(公元年),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年)重修,改悬山顶为硬山顶,建东、西厢房数间。现仅留东厢房。
年,鄢陵县政府拨款对大殿进行全面维修。年,省文物局拨款,后杜村自筹资金对洪山庙大殿进行维修。年,省文物局拨款55万元再次对大殿进行维修。年,洪山庙大殿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洪山庙大殿的斗拱明清时期,洪山庙遍布豫东、豫南
文物专家告诉记者,洪山庙原名谷神庙。神农尝百草,并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人们为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五谷神,并建庙祭祀。
西周初年,商纣王之子殷洪遁居于谷神庙,自号洪山道人。他教民众驯养牛马,繁育五谷。洪山道人病故后被周康王追封为洪山真君。后人改谷神庙为洪山庙,将其遗著《洪范》收录于王室经典《尚书》。
相传,洪山道人最大的贡献是将人医理论拓展运用在牲畜救治方面,开中医兽用之先河,为当时的农业生产、军队作战、物资运输提供了保障。随着洪山道人医学知识的传播,其传人在各地建庙立祠。明清时期,洪山庙遍布豫东、豫南。
关于鄢陵洪山庙的由来,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永乐皇帝朱棣即位前,有一次路过后杜村,马患急病卧倒在地。朱棣十分焦急,这时从村里走出一位老者,用中草药很快治好马的病。朱棣大喜,问其尊姓大名。老者自称姓洪,住在村内。朱棣忙躬身拜谢,抬头却不见其踪影。朱棣即位后差人访遍此地,发现无人姓洪,便认为是洪山真君显灵,所以在此修建一座洪山庙,内有洪山真君神像。
出品许昌晨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