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中军①为庾公长史②,下都③,王丞相④为之集,桓公⑤、王长史、王蓝田⑥、谢镇西⑦并在。丞相自起解帐带麈尾,语殷曰:“身今日当与君共谈析理。”既共清言,遂达三更。丞相与殷共相往反,其余诸贤,略无所关。既彼我相尽,丞相乃叹曰:“向来语,乃竟未知理源所归,至于辞喻不相负。正始之音⑧,正当尔耳!”明旦,桓宣武语人曰:“昨夜听殷、王清言甚佳,仁祖亦不寂寞,我亦时复造心,顾看两王掾,辄翣如生母狗馨。⑨”
①殷浩(年~年),字深源,陈郡长平县(今河南省西华县)人。东晋时期大臣、清谈家,光禄勋殷羡的儿子。早年见识高远,度量清明,富有美名,酷爱《老子》、《易经》,善于清谈。隐居十年,不曾出仕。接受会稽王司马昱征召,拜建武将军、扬州刺史。授中军将军,奉命北伐。②庾亮(年-年2月18日),字元规。颍川郡鄢陵县(今河南省鄢陵县)人。东晋时期名臣、名士,丞相军谘祭酒庾琛之子、明穆皇后庾文君之兄。出身颍川庾氏。早年被琅邪王司马睿召为西曹掾,先后任丞相参军、中书郎等职,因其姿容俊美,善谈玄理,且举止严肃遵礼,颇受器重。其妹庾文君又嫁世子司马绍(晋明帝)为妃,他与司马绍也结为布衣之交。王敦之乱时,以左卫将军协同平叛。晋成帝即位后,庾太后临朝,庾亮拥有决断政事之权。他执政后,一反王导的宽和,依法断事,又杀南顿王司马宗等宗室,因而大失人心。后执意征流民帅苏峻入京,造成了苏峻之乱。京师陷落后,庾亮逃奔寻阳,与江州刺史温峤共推荆州刺史陶侃为盟主,平定了动乱。乱事平定后,庾亮出镇豫州。陶侃死后,又代其为征西将军,兼领江、荆、豫三州刺史,都督七州诸军事。③下都:庾亮曾领江、荆、豫三州刺史,镇守武昌,地处长江上游,殷浩从武昌赴京,所以叫下都。④王导(年~年),字茂弘,小字赤龙,琅琊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开国元勋,政治家、书法家,镇军司马王裁的儿子。王导出身琅琊王氏,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友善,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明帝驾崩后,王导与外戚庾亮等共同辅政,并反对庾亮征历阳太守苏峻入京。“苏峻之乱”平定后,他驳斥众人企图迁都的念头,稳定局势。此后联合太尉郗鉴继续执政,虽与重臣陶侃、庾亮矛盾颇重,但终无大乱。⑤桓温(年~年),字元子,谯国龙亢县(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东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权臣,晋明帝司马绍女婿,宣城太守桓彝长子。姿貌伟岸,豪爽大度。出任琅琊太守。参与庾翼北伐,迁徐州刺史。累迁大司马,册封南郡公。掌权期间,抑制朋党,改善吏治,抑制兼并,实施土断,重视民间疾苦,改善教育。谥号宣武。⑥王述(年~年),字怀祖,太原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东晋官员,东海太守王承的儿子。年少丧父,袭爵蓝田侯。凭借门荫入仕,起家司徒(王导)中兵属,历任琅琊王(司马岳)功曹、宛陵县令,征虏(庾冰)长史、临海太守、会稽太守。行政清正严明,遇到母丧离职。永和十年(年),出任扬州都督,加号卫将军。反对大司马桓温迁都洛阳,累迁尚书令、散骑常侍,年老致仕。⑦谢尚(年~年6月14日),字仁祖。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时期名士、将领,豫章太守谢鲲之子、太傅谢安从兄。才智超群,精通音律,善舞蹈,工于书法,擅长清谈。以司徒掾属起家,历任会稽王友、给事黄门侍郎、江夏相、江州刺史、尚书仆射等职,后进号镇西将军,都督豫、冀、幽、并四州军事。他任豫州刺史十二年,使陈郡谢氏得以列为方镇。⑧正始之音:正始,三国时魏齐王曹芳的年号。其时名士风流,盛于国都,王弼、何晏等人,开始迷醉玄理。糅合儒家经义,高谈老、庄,辨名析理,故作狂放。⑨造心:进到心里,指心有所得。两王掾:指王濛和王述,两人都是王导的属官。翣(shà):用羽毛做的扇子。馨(xīn):一样;这样。按:此句讥二王不懂却装模作样。
1.下列句中“为”含义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殷中军为庾公长史B.王丞相为之集
C.晋简文为抚军时D.殷仲堪既为荆州
2.下列句中“既”含义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既共清言,遂达三更B.既彼我相尽
C.帝既不说,群臣失色D.既去,问父曰:“刘尹语何如尊?”
3.下列句中“乃”含义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丞相乃叹曰B.向来语,乃竟未知理源所归
C.吴中诸强族轻之,乃题府门云D.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
4.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王丞相为之集——召集B.正当尔耳——这样
C.我亦时复造心——时候D.顾看两王掾——回头
5.翻译下列句子。
(1)语殷曰:“身今日当与君共谈析理。”既共清言,遂达三更。
(2)向来语,乃竟未知理源所归,至于辞喻不相负。正始之音,正当尔耳!
B(为了,其他都是动词,担任、做)2.D(至,及,其他都是“已经”)3.B(竟然,其他都是“于是,就”)4.C(时不时,经常)5.(1)跟殷浩说“我今天一定要跟您好好谈谈剖析剖析玄理。”(两个人)已经认真做了清谈,谈了好长时间很快就到了三更天。(2)一直以来我们的谈话,竟然都不知道所谈玄理的根源归结在哪里,只是做到了言辞譬喻相互间不冲突而已。正始年间清谈的风气,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