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是北宋名臣王安石描写蜡梅的绝句,千百年来,广为传颂,也让中国文化史浸染淡淡蜡梅馨香。
1月4日,由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河南省花卉协会主办,许昌市花卉协会、鄢陵县人民政府承办,以“梅开花都·香飘九州”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鄢陵蜡梅梅花文化节(以下简称“二梅”文化节)在鄢陵花木博览园拉开序幕,分别有蜡梅梅花精品展览、蜡梅梅花书画摄影展、花博园民俗文化节、花都冬季特色旅游等活动。在接下来的近一个月时间里,云集斯地的四海宾朋,在梅香氤氲的美好时节,在暗香浮动的天地之间,可踏雪寻梅,可赏花闻香。
鄢陵蜡梅栽培历史悠久,被誉为“天下第一花”
寒冬腊月,万花凋零。在花乡鄢陵,楼阁旁,小桥边,庭院中,公园内,随处可见蜡梅迎着凛冽寒风,竞相绽放,香远益清。
65岁的赵俊峰是鄢陵县文联原主席,多年致力于蜡梅文化和民俗文化研究,著作颇丰。据他介绍,蜡梅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花木,原产秦岭、武当山一带,具有很高的园林观赏和经济实用价值。
“蜡梅,古称黄蜡,因花瓣莹润如蜜蜡,北宋时期始称蜡梅。由于其怒放时节值寒冬腊月,民间又称其为腊梅,又称为寒客、寒梅,李商隐有‘知访寒梅过野塘’诗句。”赵俊峰称,蜡梅与梅花的花形、花期、花香等极为接近,很多人往往将两者混淆。其实,按照生物学分类,蜡梅为蜡梅科,落叶丛生灌木,多为金黄色,而梅花为蔷薇科,有红、粉、白等颜色。
历史上,蜡梅种植地区十分广泛,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以黄河流域、秦岭及湖北等地区为多,尤其是湖北神农架等地的野生古桩蜡梅,园林艺术价值很高,深受人们喜爱。鄢陵蜡梅栽培始于唐代,相传三朝宰相姚崇被唐玄宗罢官后,郁郁不平,便在姚家花园和家人一起精心栽培蜡梅,陶冶性情,自此,鄢陵蜡梅闻名天下。
北宋时期,鄢陵作为京畿之地,独得天时地利之便,鄢陵蜡梅作为贡品上供朝廷,官宦士绅、市井细民,皆钟爱有加;明清时期,更是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花”。
成书于宋神宗年间的《曲洧旧闻》一书,记有“鄢陵多梅,有江梅、椒萼梅、素心、檀香等品种,计十余种之多”。
元祐年间,鄢陵花农培育出了素心、虎蹄、狗牙等蜡梅优良品种,每到冬季,就成了向朝廷进贡的珍品。到了明清两代,寒冬时节,鄢陵蜡梅成为皇室例贡,皇亲贵族、官绅富商都以鄢陵蜡梅作为贵重礼品,互相馈赠,姚家花园为核心种植区域。
“按照当时物价,一锾约为六两。高仅尺许的一株鄢陵蜡梅,可换得六两白金,即千斤大米的价格,价格可是不低。”赵俊峰解释说,赵天榜所著《中国蜡梅》记载,蜡梅品种较多,主要有4个品种群,12个品种型,个品种,有纯黄色、银白色、淡白色、雪白色、黄白色等多种颜色,花蕊有红、紫、白等。后来,北京林业大学专家专门来到鄢陵,对鄢陵蜡梅的历史、文化、资源、栽培、品种及现状作了调查研究,确认当地水土十分适宜种植蜡梅。
花假其地,地假其名。如今,花乡儿女养成了爱梅、种梅、赏梅、咏梅的特殊爱好,也使鄢陵蜡梅文化得到发扬光大,融入厚重中原文化沃壤之中,成为该县特色鲜明的蜡梅文化。年,鄢陵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将蜡梅定为鄢陵“县花”。
鄢陵蜡梅传说故事较多,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清人陈淏之在《花镜》中写道,蜡梅俗作腊梅,一名黄梅,本非梅类,因与梅同放,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且腊月开,故有是名。所以,蜡梅有时也写成腊梅。那么,到底哪个比较准确呢?
文献记载,蜡梅古称黄梅、雪梅,宋代才开始叫作蜡梅,苏东坡和黄庭坚根据黄梅“香气似梅”的特点和花朵“类女工捻蜡所成”的特征,把其称为“蜡梅”。
“蜡梅”之所以被称为“腊梅”,除了花朵呈黄蜡色、花的质感似黄蜡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多在农历十二月开放。《礼记》上记载:“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中国古代到了十二月,经常举办一种叫作“蜡”的祭祀活动,所以就把农历十二月叫作“腊月”,而腊月开放的梅花自然就谓之“腊梅”。
如今,“蜡梅”一词已经作为第一词条得到学界公认。
蜡梅究竟是何时落户鄢陵的呢?对此,赵俊峰介绍,蜡梅落户鄢陵的传说故事,版本很多,但都与柏梁镇姚家社区有关。据传,武则天当政时,非常喜欢种植花草。但到冬天,后花园内百花凋零,枯枝败叶,萧索冷清。于是,武则天下了一道圣旨,调百花进京,欲举办百花盛宴。然而,在大雪纷飞的日子,后花园内只有蜡梅傲雪绽放,其他花儿仍不开放。武则天一怒之下将牡丹贬出京城,仅封了一金(蜡梅)、一银(银柳)两种花草。受封后的蜡梅被一姓姚的花工带回家乡鄢陵种植。
从此,“万花敢向雪中发,一树独先天下春”的蜡梅便落户鄢陵,成为当地一大特色花卉。在鄢陵蜡梅的众多民间传说中,主要有避邪之说、喜庆之说、友情之说和风骨之说,深深影响着鄢陵人的生活习俗和思想文化。据统计,有关鄢陵蜡梅的传说共有百余个,收集整理出的有40多个,影响颇大的有“天下第一花”“蜡梅女侠”“姚家花园的故事”“蜡梅的传说”等,这些传说故事大多与姚家社区有关,或说其起源,或叙其沿革,传说多发生在种植蜡梅的花农身上,极具本土文化特征和深厚的中原民风民俗。
“在鄢陵民间,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六,为青年男女介绍对象的最佳日期,而农历正月十六和二月初二则是相亲和定亲的吉日。从介绍对象到定亲现在分别称为说媒、相媒和定媒。青年男女相爱后要交换定情物,而女方通常会折取一枝蜡梅赠给男方,意为希望男方在日后的生活中,具有蜡梅那样凌寒傲雪的风骨和品格。”赵俊峰说。
鄢陵蜡梅已成国字号招牌,蜡梅产业渐成规模
梅花腊月一杯酒,鄢陵蜡梅冠天下。
鄢陵蜡梅与其他蜡梅相比,具有蜡质厚、香味浓、花形大、花期长、耐寒能力强等特点,名贵品种有素心梅、虎蹄梅、檀香梅、馨口梅、老苏梅、胜府梅、任家梅、金莲花等十多个。尤其是清朝诗人王士祯的“梅开腊月一杯酒,鄢陵蜡梅冠天下”,更使鄢陵蜡梅誉满神州,名满天下。
几十年来,鄢陵蜡梅得到了社会贤达、有志之士的青睐和赞誉。年,隆冬时节,新华社原社长穆青来到鄢陵,踏雪寻梅,诗兴颇浓,留下“踏雪寻梅”墨宝;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在多次考察鄢陵蜡梅之后,欣然命笔写下千古佳句“山阻石拦,大江毕竟东流去;雪压霜欺,蜡梅香飘万里长”,为鄢陵蜡梅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进入20世纪90年代,鄢陵蜡梅迈上发展快车道:年,中国花卉协会批准鄢陵建起了中国蜡梅基因库;年,9株花蕾多、花色艳、香味浓的鄢陵蜡梅被移植到中南海紫光阁,为这座天下名阁增添了无限生机和绮丽色彩;年,在武汉举办的“中国第九届梅花蜡梅展”中,鄢陵蜡梅获得了4金3银1铜的奖项。同时,鄢陵蜡梅在走向全国之后,也越洋过海走出国门,被栽植在美国林肯纪念馆内,在异国他乡绽放。
尤其是年9月,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鄢陵县“中国蜡梅文化之乡”称号。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依法批准对鄢陵蜡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鄢陵蜡梅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鄢陵也再现了明清时期“街街有蜡梅、家家飘花香”的盛景。
“最是三九苦寒时,疏枝冷香凝情痴。时人只识红梅艳,东风应知傲雪枝。”这是年,我市文艺界在鄢陵县陈化店镇举办的“赏梅品茶”诗会上,诗人即兴作出的一首咏梅诗。随后,鄢陵文艺界人士先后创作戏曲《金梅争艳》《花乡宴》、广播剧《花魂》、电视散文《花乡清韵》等以蜡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中国蜡梅》《花乡撷趣》等大量书籍付梓。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新闻媒体多次聚焦鄢陵蜡梅,采写了众多有关蜡梅的新闻报道,为鄢陵蜡梅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播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鄢陵县制订了蜡梅产业振兴规划、蜡梅切花发展计划,扶持以蜡梅为主的鲜切花生产,在花木产业集聚区开展蜡梅基因库建设工程,收集、整理、保护鄢陵各地和全国各地的蜡梅名优品种。如今,鄢陵县已建立了鄢陵梅园、鄢陵蜡梅资源圃、新科梅园等10多家大规模的蜡梅生产基地。此外,正在建设的亩世界蜡梅园已初具规模。建成后,该园将成为业内种类最多、品质最优、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的蜡梅生产专业园。
目前,鄢陵县蜡梅种植面积为3.7万余亩,主要分布在柏梁、陈化店、张桥等镇。鄢陵拥有蜡梅生产重点村30多个,拥有虎蹄梅、素心梅、檀香梅、金钟梅、狗牙梅、夏梅等30多个常见品种,产品远销全国近30个省(区、市),年产值5.57亿元,形成了集生产、观赏、科研、加工等为一体的蜡梅特色产业。(冯子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