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里的故事
故事二:郑庄与共叔段兄弟之战
周宣王(前—)封其弟王子友于郑地,于是便有了郑国,姬友是郑国的开国之君,史称郑桓公,郑桓公的儿子姬掘突继承君位,是为郑武公。
郑武公的夫人是申国人,申国是姜姓后裔,所以郑国人称武公的夫人叫武姜。武姜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寤生,二儿子名共(共读作gōng)叔段。为什么叫“寤生”这个名字呢?在《左传·桓公六年》中,对给孩子起名是这样说的:鲁桓公生了个儿子,到了起名时,问申繻,申繻回答说:“起名有五种方式,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名为义,以类名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寤生”就是以生名。对“寤生”这两个字有几种解释,东汉学者应邵在《风俗通义》中说是婴儿落地时,眼睛是睁开的。又一种解释是婴儿是在母亲的睡梦中诞生的。母亲不喜欢这个孩子,当寤生的同母弟弟共叔段出生后,母亲把全部的母爱给了公叔段。母亲在孩子父亲跟前数次替公叔段求情,立共叔段为適子,作为郑国国君的继承人,武公不同意。
武公死后,寤生继承父亲的君位,史称郑庄公。武姜要求庄公把弟弟段封到制(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历史上叫成皐、虎牢),庄公对母亲说:“制那个地方多山,崇山峻岭,地形复杂,很危险,以前虢叔(周的属国,姬姓,周文王的弟弟,周武封虢仲于东虢即制,虢叔在西虢即关中雍)就死在那里。除了制,其他任何地方我都听您的。”于是武姜为段求得了京邑(大约在今河南省新乡东南,延津西北),郑庄公让共叔段居住在那里,郑国人称他为“京城太叔”。
京城太叔在京地大兴土木,大规模地建筑城池。
郑国的卿(主管国政的大夫)祭仲对庄公说:“首都以外的都(有祖先坟墓的地方称都,无称邑)城城墙长超过三百丈,高超过一丈,对邦国有危害。周先王规定,大都面积是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都只有国都的五分之一,小的只有国都的九分之一,不得超过。现在京城的建筑规模不考虑既定的政策,违反制度。您是一国之君,将有不可接受的东西到来。”郑庄公说:“母亲姜氏想这么做,我有什么办法逃避这样的危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呀!不如早点想个办法,不要让他的势力像蔓草一样任意扩张,扩张之后就不好处理了。野草蔓生还铲除不了,何况是您的受到母亲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不义的事做多了,一定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埋葬自己,你且耐心等着结果吧。”
接着太叔命令京城西边、北边的小邑两属,既从属于郑国国君,又听命于京城太叔。郑国公子吕对庄公说:“一个国家里面不能容忍两属的事存在,国君您打算怎么办呢?如果您要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就请您允许我早点去事奉太叔吧;如果您不愿意给他,就请您下决心除掉这个祸害,不要让民众心生疑虑,左顾右盼。”庄公冷静地对公子吕说:“现在不要做什么,时机会自己到来。”太叔见庄严公没有动静,更加大胆把两属的地方收归己有,完全脱离中央政府,他的地界一直延伸到廪延(即延津)。公子封向庄公请示:“行了!该是消灭太叔的时侯了。再这样发展下去,势力雄厚就会招致很多人聚集在他周围。”庄公还是不为所动,说:“通过不义的手段使自己变得厚重,没有亲和力,他在积累资源的同时,也在积累着崩溃。”太叔继续着他自己的事,忙着把城墙修完,储存粮食,修补铠甲、兵器,训练步兵,制造战车,准备袭击郑国都城。母亲武姜夫人在国都等待二儿子带兵来攻城,兵临城下之时,她命人打开城门。庄公提前得到这个消息,说:“机会到了!”命令公子封率战车二百乘、甲士两万,鼓乐齐鸣,公开讨伐京城太叔。京城的人看到庄公以正义之师伐京,且甲士众多装备精良,便都离开了太叔。太叔孤家寡人一个,带着几个人逃到小邑鄢(今河南省鄢陵县),郑庄公穷追不舍,太叔在五月辛丑日从鄢地逃往共国(今河南省辉县)。
三峡晚照(故事还没有完呢,更精彩的还在后头)
郑庄公赶走了弟弟共叔段,回到都城,一气之下,把母亲赶出都城,让她住到偏僻的城颍(大概是现在河南的临颍)去,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路,母子不相见。”可是,没过多久就后悔了。
颍谷的地方长官颍考叔听到国君把自己的母亲武姜夫人打发到城颍,现在又后悔了。便以向郑庄公献享(请国君吃饭,献享的人在一旁侍候着)为名为国君解套。庄公吃着颍考叔的宴席,招呼颍考叔陪他一起吃(“公赐之食”),颍考叔把国君赐给他的肉放在一旁,庄公问他为什么不吃,颍考叔马上起身给庄公行礼,说:“小人有母亲,小人能搞到的食物她都吃过了,就是没有吃到国君吃的东西了,请您开恩,把这点肉赠送给她吧。”庄公这时长叹一声说:“唉咦,你有母亲,想让我送点肉给她吃,你真幸神福啊。”颍考叔详装惊讶,问道:“我大胆问一声,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庄公把自己与母亲不和的原因对颍考叔详细诉说了一遍,并且告诉颍考叔,自己为这事后不已。颍考叔见机进言,说道:“我的国君呀,这有什么难处呢?如果在黄土地下挖一条隧道,挖出泉水,你们母子在隧道里相见,又有谁敢说您不是在黄泉路上与母亲相见呢?”挖成隧道,庄公走进隧道,见到母亲,便大声地吟诵着:“大隧道里面乐融融啊。”母亲在儿子的搀扶下走出隧道,高声地唱道:“大隧道外面真舒服啊。”于是母子情好如初。
故事讲完了,左丘明以点睛之笔说:“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yì)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按“类”,善良的意思)。’其是之谓乎!”译成现代汉语是:“颖考叔是大孝子,他不仅爱自己的母亲,还把这份孝心外延推广国君身上。《诗经》里有两句诗说:‘孝子代代相传不会匮乏,孝子的真诚挚爱将送给人们永远的幸福。’诗中赞美的应该就是颍考叔这样的孝子吧!”
儒家对郑庄公持批评态度,说郑庄公工于心计,不念兄弟手足之情,眼看亲弟弟一步一步滑向深渊,不仅不加劝导、制止、挽救,反而姑息养奸,待到恶贯满盈时,来个出师有名,置之死地而后快。又《老子》曰:“将欲夺之,必固兴之。”据《左传·桓公十一年》载,郑庄公当着鲁侯、齐侯的面对驱逐共叔段这事表达了后悔之意。
年12月7日
古民居大门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