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年,晋厉公决心南下攻打背叛了晋国的郑国。中军佐士燮认为,晋厉公应该把精力放在勤修德政、稳定国内政局上,等到国内安定了,再重振霸业不迟。
当时的晋国,郤氏家族的郤锜、郤犨和郤至三人专横跋扈,借助晋厉公之手铲除与自己有矛盾的大夫,而晋厉公昏聩无道,对“三郤”的谗言不加分辨,士燮、韩厥等人都对这种状况忧心忡忡。
中军将栾书则认为,晋国已经称霸多年,无论如何也不能让霸业终止在他们这一代人手中,晋国不能失去诸侯的拥戴,所以,必须严惩背信弃义的郑国!
晋厉公让荀罃带领下军的部分人马留守新绛,自己亲自率领晋国的四军出发,栾书统领中军,士燮担任中军佐;郤锜统领上军,荀偃担任上军佐;韩厥统领下军;郤至担任新军佐。
晋军出发前,晋厉公向同盟国派出使臣,请求他们一同出兵。新军将郤犨奉命前往卫国和齐国;栾书的儿子栾黡前往鲁国,请鲁国也派兵助战。
鲁国上卿仲孙蔑说:“晋国这次出征,必胜无疑。”
四月十二日,晋国大军离开新绛,向郑国进发。
郑国收到晋军出动的消息,立刻派大夫姚句耳向楚国报信,请求楚军支援。楚共王亲自领兵救援郑国,楚军的阵容也很强大:司马子反统领中军,令尹子重统帅左军,右尹子辛统帅右军。令尹是楚国的最高官职,按照惯例,应该执掌中军,或者担任全军的统帅。但是楚军此次出动,担任中军统帅的是司马子反,令尹子重只掌管左军,而子重和子反素来不和。从军队的指挥配置可以窥探出,楚国内部并不安定。
楚军北上,路过申地的时候,子反特意去拜访了已经致仕的老臣申叔时,请教他对这次出兵的看法。申叔时说:“战争取胜的手段,无外乎德行、刑罚、和顺、道义、礼法、信用这六条。这六条准则,是战争之所以取胜的基本前提。坚持高尚的德行,对百姓施与恩惠;实施公正的刑罚,纠正邪佞和恶行;端正事神的态度,和顺恭敬地敬奉神明;对外用兵作战,要秉持正义的理由;行为处事,要恪守礼法,适合时宜;对待诸侯,要诚实守信。人民生活优沃,道德自然会端正;行为合乎礼法,事情就合于节度;做事适合时宜,生产就有所成就。一个国家如果能上下和睦,彼此间相处没有矛盾,每个人都知道行动的准则,神灵就会降下福祉,四时没有灾害,百姓齐心一致地听从国君的命令,为国君效力,甚至付出生命都在所不惜。现在的楚国,对内不修德政,对外与盟国断绝了友好关系,背弃了神圣的盟约。而且此次出兵正赶上春夏耕种之际,这样为了满足自己的一时之快,违反时令发动战争,只能使百姓苦不堪言。平民百姓不懂得什么是信用,进退维谷,都担心战争的结局,还有谁会为楚国去拚死卖命呢?司马大人,请您多家小心,我担心以后再也见不到您啦!”
申叔时对楚军这次北上作战持悲观态度,郑国大夫姚句耳也感觉楚军很可能要败亡。他先于楚军到达郑国,公子騑问他这次出使的情况,姚句耳回答说:“楚军行军迅速,但是经过险要点断时,队伍散乱,几乎不成队列。楚军这次出征准备不足,也缺乏斗志,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打胜仗呢?咱们郑国想依靠楚国,恐怕是靠不住哇!”
公元前年五月,晋军渡过黄河,进入郑国国境。很快,晋军就收到楚军即将抵达的消息。士燮再次劝说大家不要和楚国开战,他说:“咱们装出逃避楚国的样子,这样就能够缓和国内的忧患。如今的晋国,已经没有足够的能力领导诸侯,咱们应当把精力放在整饬内政上,能够做到群臣和睦相处,尽力奉事国君,就足够了。”
对于士燮的建议,栾书只是简单地回答了两个字:“不行。”
六月,晋楚两国的军队在鄢陵相遇。鄢陵位于现在的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北,当时是郑国的领土。
士燮还是不想作战,他提出,由自己担任使臣,去楚军大营和谈。
郤至觉得士燮未免太怯懦了,他说:“当年韩原之战,晋惠公溃不成军,这是晋国的耻辱;箕之战,元帅先轸脱去头盔冲入敌军阵中,战死疆场,这也是晋国的耻辱;邲之战,主帅荀林父兵败溃逃,更是晋国的耻辱。先君时代的这些事情,您都是了解的。现在咱们还没与楚军交手,您就想着不战而逃,简直是耻辱中的耻辱!”
士燮回答:“咱们的先君与敌人交战,都是有原因的。秦国、狄人、齐国、楚国都是强敌,如果我们不努力,后代子孙就会没落下去。如今,秦、狄、齐三强已经臣服于晋国,咱们的敌人就只剩下楚国了。书上说,只有圣人能够将内部和外部的祸患全部消除干净。咱们不是圣人,如果将楚国制服,晋国没有了外敌,内忧一定会显现出来。何不暂时放过楚国,保留这个外患,让国君时刻保持警惕呢?”
可惜,晋军中的大多数将领都希望与楚国一决胜负,士燮的话虽然很有道理,但是没有说服大多数人。
继城濮之战和邲之战后,晋楚两国的第三次大规模交锋即将展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