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权威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炎陵山城全貌。(何品佐/摄)

炎陵县是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革命老区县。近年来,炎陵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首要责任、第一民生、苦战硬仗,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冲刺挺进。全县建档立卡初始贫困人口从年的户人减少到目前的户人,贫困发生率从年的16.57%降至0.44%;5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先后获评年、年株洲市脱贫攻坚先进县、年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县等荣誉。我们围绕“四个问题”,精准施策,定向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脱“贫”关键是发展绿色产业

解决“发展什么产业”的问题。立足生态优势,坚持绿色发展,构建了以绿色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激发“内力”,做优绿色农业。从年起开始建设的“一带八基地”正日益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阵地”,带动全县名贫困人口户均增收元。其中,“炎陵黄桃”入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湖南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获央视“国家品牌计划”支持,累计有户名贫困人口通过种植黄桃人均年增收元以上。中村瑶族乡平乐村贫困户朱圣洪是全家唯一劳动力,往年全靠种植6亩稻田艰辛度日。在驻村工作队帮扶下种植8亩黄桃,近3年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1个劳力养活了全家人。目前,女儿正在求学,全家也住进了新房,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巧借“外力”,做强生态工业。依托丰富的小水电资源及其形成的优惠电价优势,大力巩固老企业、引进新企业,生态工业从“短腿”慢慢变成了优势。炎陵工业集中区进入全省园区综合排名20强,入园企业家,安置就业1.5万人,带动名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3万元。其中,年依托贫困县企业IPO上市“绿色通道”政策机遇,引进的欧科亿、国声声学2家预备上市企业,吸纳了大批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成为“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扶贫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炎陵县坳头村优美的生态环境,馈赠了好品质的黄桃。

深挖“潜力”,做大文化旅游。炎陵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众多村民依托炎帝陵、神农谷、红军标语博物馆等主要景区和旅游环线,积极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直接带动就业人,其中贫困人口人,人均年增收1.9万元。策源乡梨树洲村村民依托优质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成功创建“湖南省旅游名村”,仅乡村旅游一项,年人均可增收2万多元。

解决“以什么方式发展产业”的问题。多种帮扶形式,引导贫困群众发展产业。

直接帮扶。县财政完善“一揽子”以奖代扶政策,投入2.09亿元发展生产资金,实现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帮扶全覆盖。

委托帮扶。部分没有能力直接参与产业开发的贫困户,通过委托帮扶分享到了产业发展成果。县扶贫办与福来喜公司、农商行、乡、村、贫困户签订“六方协议”,将万元贫困户小额信贷资金统一委托给福来喜公司发展酃县白鹅养殖,贫困户按不低于10%的比例分成,户均年增收元以上。

股份合作。对于自身有资金、资源和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贫困户来说,股份合作是更适合的方式。他们选择了以资金、土地、山林、水面等作价入股,与企业、合作社等结成利益共同体。比如,金紫峰粮油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发展油茶1.12万亩,吸纳89户、名贫困人口以油茶林折价或直接投资等方式入股,参与公司经营,户均年增收元以上。

解决“用什么机制保障产业发展”的问题。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理顺体制机制,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提供坚强保障。

政府引导。县财政克服可用财力不足的困难,每年安排资金用于发展生产。

市场主导。运用市场化手段,鼓励兴办经济实体,积极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

“两老”为主体。注重发挥“老板”和“老百姓”两方面积极性,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其中省级以上示范合作社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8家,户名贫困人口与家扶贫经济组织建立利益联结关系,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80.7%。

治“穷”关键是激发内生动力

扶“志”,让穷人不再志短。从我们抽样调查的情况看,贫困群众致贫原因中“失志型贫困”占36.5%。因此,我们既重视物质上的帮扶,更重视思想上的激励,引导和帮助群众从精神上立起来、强起来、硬起来。霞阳镇龙上村的王新文,女儿远嫁江西,自己腰部受伤无法外出务工,没有稳定收入来源,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他又产生了“倚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心态。在结对干部的长期帮助下,他重拾信心,村里成立油茶合作社种植高产油茶林时,他以自家13亩山林入股,每年享受固定分红,平日里还在合作社务工,日子有了奔头。

“扶智”,让贫困不再传递。突出抓好教育扶贫,彻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抓实精准资助。开展“千名教师扶贫大走访”活动,通过教师进村入户比对确认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信息。学生资助政策和各项免费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

抓实控辍保学。近5年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无1人因贫辍学。以前有的农村学生初中没读完就外出打工的现象已经完全绝迹了。

抓实条件改善。全县村里最漂亮的房子几乎都是学校。群众自豪地说,现在农村学校各方面条件都比以前好了许多,感觉比城里学校也差不了多少。

“扶技”,让群众不再苦熬。紧贴市场需求,切实加强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近三年,城镇年均新增就业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3.42%、0.65%、2.07%,远低于湖南省4.5%的控制要求。获评湖南省农村创新创业示范县(全市唯一、全省仅十个)、湖南省为民办实事先进集体、全国就业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抓就业援助扶贫。过去,有的贫困户苦于信息闭塞导致就业无门。近年来,我们大力开展就业援助扶贫,全县正常农村贫困劳动力总数人,已转移就业人。霞阳镇石玉村邓家垄组贫困户邓艳红,原本在广东务工,收入低、离家远,非常艰辛。年春节返乡,参加短期技能培训后经县人社局介绍进入国声公司务工,月工资余元,企业缴纳“五险”。通过就业扶贫,既有稳定收入,又就近照顾正在上初中的儿子和年迈的公公婆婆,为稳定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抓技能培训扶贫。结合市场需求,免费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和“两后生”,全县73.2%的农户至少掌握1门实用技术,取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余人,取得培训合格证余人。

抓公益性岗位扶贫。累计开发保洁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岗位个,带动贫困劳动力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扶贫车间总数达到31家,带动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

解“困”关键是精准落实保障

精准落实住房安全保障。全面摸清“家底”,扎实推进“三大工程”,确保贫困群众无1人因住房问题影响脱贫。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我们坚持定户、定点、定标、定期、定责、定业的“六定”举措,全县户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入住率%,10个集中安置区实现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覆盖。走进垄溪乡坂溪村坎下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成生家中,我们还能看到他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迁入新居当天写下的对联:“欣逢盛世精准扶贫党建新宅焕秀色,乐享好日真心济困民振雄略满春风”。

贫困对象农村安居工程。按照“分类摸底、分类施策、分步推进”的思路,完成农村危房改造户,其中年纳入贫困对象农村安居工程的户。

农村土坯房集中整治工程。完成户农村土坯房集中整治,拆除栋闲置、废弃、空心破败的农村土坯房。以前遍地断瓦残垣的衰败景象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的新农村,做到了“脱贫有脱贫的样子”。

精准落实生态补偿保障。既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又让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增加收入。

生态管护参与。选聘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近转化为生态护林员,人均年增收1万元。垄溪乡龙溪村垒头组贫困户罗秉乾,妻子患有类风湿病,残疾多年,生活不能自理,家庭十分困难。年底罗秉乾受聘担任生态护林员,管护亩山林,从未发生过森林火灾和破坏森林资源等现象,被评为优秀生态护林员,全家稳定脱贫。

生态效益直补。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按国家、省级补偿标准提标40%,参与退耕还林项目建设的按国家补助标准提标25%。

生态产业奖补。发放生态产业奖补资金万元,带动贫困户发展林业生产,种植、抚育和垦复面积达3.36万亩。建成和维护林道公里。实施国有林场委托帮扶,每年为8个贫困村的贫困群众提供稳定分红。

精准落实医疗保障。针对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较为突出的实际情况,着力构建了贫困人口医疗“六重保障”。

基本医疗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村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贫困人口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全额补贴,贫困人口住院就医费用报销比例提高10%。

大病保险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人员、城乡低保对象大病保险补偿起付线降低50%。

医疗救助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非低保对象合规住院费用救助比例提高至20%,低保对象县内住院自付费用按70%、县级以上或异地就医按50%救助。

综合保险保障。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扶贫特惠保”。

特殊医疗保障。对各类医保支付和医疗救助后仍有较大困难的贫困对象进行特殊医疗救助。

便民服务保障。对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救治。村卫生室全覆盖,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率达%。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结算服务。

精准落实兜底保障。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定期开展复核比对,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全县认定农村低保对象户3人(含社会保障兜底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占全县农村低保对象的84%。适时提高农村低保保障线标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元/月,农村低保人均救助水平提高到元/月。

精准落实“两个完善”保障。大力实施“六大工程”,着力提升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交通扶贫工程。完成国省干线公路提质改造.51公里,农村公路建设.22公里,危桥、渡改桥25座,客运站场建设处。

水利扶贫工程。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完成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及面上农田水利项目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37平方公里,河道治理37.28公里,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2座。

通信和电力、光伏扶贫工程。实施“光网村”建设和“电信普遍服务”项目,完成54个贫困村农网升级改造和光伏电站建设。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扶贫工程。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重点解决水、垃圾、厕所的问题。

文化扶贫工程。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个,人均文体设施面积2.07㎡。

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39个贫困村纳入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万人次,综合收入3亿元。

担“责”关键是“身入”“心入”“深入”

“身入”。发动全县党员干部开展“大走访”,“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诉求。一是“两个覆盖”普遍访。贫困村、非贫困村帮扶工作队全覆盖,向54个贫困村、66个非贫困村选派支工作队、名队员;贫困户、非贫困户结对帮扶干部全覆盖,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选派名干部,兼顾所在村非贫困户。二是“五类对象”重点访。在“地毯式”走访基础上,由县、乡、村干部和工作队员、结对帮扶干部负责,针对清退户、临界户、争贫赖贫户、矛盾意见户、老上访户等重点对象开展集中走访。三是“分级包干”深入访。县委书记、县长走访全县所有贫困村和联系村所有贫困户,其他县级领导走访联系乡镇所有贫困村、非贫困村和联系村所有贫困户;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走访本辖区所有贫困户;村支“两委”和帮扶工作队员走访全村所有农户;行业扶贫部门干部职工走访本行业扶贫政策覆盖的所有贫困户。67名市县领导牵头,各级干部在个行政村召开脱贫攻坚“屋场会”,开展“大走访”21.46万人次,收集0余条意见和建议。霞阳镇大源村曾昭华老人一席话道出了群众的心声:“以前觉得领导离我们好远,现在工作队员三天两头和我们拉家常,又是问又是做,比自家亲人还亲。”

“心入”。用真心换真情,通过“同吃同住同劳动”等方式,和群众倾心交流、做真朋友。首先,做到多说“百姓话”。印发脱贫攻坚《工作手册》《口袋书》《政策告知书》等4万余份,组织“以会代训”余场,学习扶贫政策和群众工作知识。干部走村串户用的是群众语言,没了“场面话”,少了“外行话”,老百姓自然而然产生了亲近感。其次,做到常进“百姓家”。帮扶干部按照融洽好感情、宣讲落实好政策、核算好收入、实现好“微心愿”、清洁好环境卫生的要求,每年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5次以上,“零距离”摸清群众“家底”、感受群众喜怒哀乐。干部自带食材,和群众一起生火做饭、同桌就餐,成为最动人、最亮丽的“风景线”。

“深入”。注重“实打实”解决问题,既守住底线,确保实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又促进提升,想方设法满足群众合理需求。按照“贫困户所需、帮扶干部所能”,每月帮贫困户实现1个以上“微心愿”。累计开展“三同五好”4.3万余人次,帮助贫困户实现“微心愿”1.52万个。沔渡镇狮头村贫困户刘世衍听说省脱贫摘帽验收核查组要来村里,难掩激动之情,连夜写下一首14行98字的打油诗,“上级派下工作队,帮助我家来脱贫;工作同志很负责,经常来往踏上门……”,详细列举了自家和乡邻们受益的内容,表达了对帮扶成效的充分认可。

(中共炎陵县委、炎陵县人民政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