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鄢陵人,也许觉得鄢陵很普通;作为鄢陵人,也许觉得我们只有黄土地。鄢陵没山没水,也没有矿产资源,更没有居住在繁华城市中的那份优越感,可我们鄢陵人聪明、勤劳,创造力强。
鄢陵面积虽小,但有其独特的人文历史。“鄢陵蜡梅冠天下”、“朱明天下鄢半朝”的坊间口碑就是我们鄢陵人引以为豪的例证。
鄢陵人杰地灵,文官、武将、文豪代代辈出。武将的典型代表有五代十国的武穆王马殷及其子孙,近代的武将有民国时期少将旅长陈德馨,现代的有我国上将刘永治;文官的典型代表有宋代的崔立,明代的户部尚书张睿、刑部尚书刘景;文豪有明代的教育家薛(文清)瑄,明代诗人陈棐,清代大诗人梁熙;古代还有大隐士许由,养生鼻祖彭祖,道德模范陳寔(文范)等。
鄢陵县之所以有这些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料,总离不开这些编撰地方志的先贤达士们,他们博览群书,辨别真伪、剔除谬误,让鄢陵地方志像一颗明珠,在历代中国地方志中熠熠生辉。《鄢陵文献志》作为地方志的佼佼者,更是让我县的文人墨客津津乐道!
《鄢陵文献志》作者:苏源生(--),字泉沂,号菊村,鄢陵县城内小东街人。
苏源生(-),字泉沂,号菊村,鄢陵县城内小东街人。出身于书香之家,自幼好学,喜为文词,人称广文。24岁考取秀才,30岁中拔贡,34岁再中河南乡试副榜。此后绝迹科场,许多同窗好友几次邀他入京应该,他都婉言谢绝。45岁时,因"学养纯粹",博学多才,乐做有益之事,被荐为孝廉方正,旨诏河南训导,他均力辞,虽大学士委仁多次书信敦促,亦不肯出仕。晚年赐儒林郎,光禄寺署正衔。
苏源生一生未做过官,终身致力于书籍的收藏、著述和教育事业。
鄢陵旧有文清书院,房舍倾颓,课事荒废。咸丰元年(),苏源生主持修复书院,兴办教育,亲任主讲。他鸡鸣入院,夜半而息,为师生作表率。他考核学生品学兼顾,孰去孰留,发榜公布,虽亲属亦无例外。在他主讲文清书院的15年中,先后有余人受业。
苏源生平日以读书藏书为乐事,视书籍为家珍。他常常告诫后代,藏书比置房产田地更宝贵。在苏源生的一生中,积书达数万册。内有许多地方志书及家族谱牒。袁世凯称帝后,就派人来苏家抄写过《袁氏家乘》。
苏源生仰慕先哲,信笃程朱理学,藏书之外,尤喜辑著,曾收集中州名人文集余卷,参以志乘,于道光二十五年()成《中州文征》54卷。当时的文渊阁大学士倭仁称该书为"撷河洛之菁英,极人文之渊薮,文章经籍灿烂大备"。早在弱冠之年,苏源生观鄢陵旧志,嫌其不详不核,就开始留意古今史籍和金石遗文,凡有关鄢陵史实即随手摘录,终于在同治元年()成《鄢陵文献志》40卷。苏源生笔耕一生,辑著丰富,除《州文征》和《鄢陵文献志》外,还有《师友札记》4卷、《省身录》10卷、《大学臆说》1卷、《记过斋答记》2卷、《记过斋诗稿》2卷,《中州学案》一书未竟而卒。
(来源:鄢陵拍客原题:惊现二百五十四年前绘制的鄢陵全图——引众人围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