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到年,我国将初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改变目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医院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政策,医院“互联智慧分级诊疗”的东风,努力开展新技术,让患者足不出县,就能享受省级专家的诊疗技术。
年7月23日,医院接诊了这样一位特殊的患者。
范大娘,60多岁,一个月来一直出现胸闷、气短,稍一活动就气喘不止。医院查心电图显示轻度的心肌缺血,一直按冠心病给予药物治疗,不过基本没有什么效果。最近几天症状越来越严重,而且连饭都吃不下去了,范大娘非常苦恼,就来到了医院。
接诊范大娘的是内一科的张伟医师,他细心的询问病史后,了解到患者不止最近一个月有这样的症状,以前活动后也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而且行走一段路后就等蹲下来休息一会儿。他仔细听诊后,发现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有明显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
会不会是“动脉导管未闭”啊?
做个彩超吧,没想到还真判断对了。
怎么办,治疗还是保守?
张伟医师请了心内科的李钟敏医师会诊。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体征以及辅助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现在患者胸闷、气短的病因找到了,但下一步怎么治疗呢?
如果是一个孩子,像动脉导管未闭这样的先天性心脏病毫不犹豫的是要治疗的。但是患者已经是60多岁的老年人,如果进行封堵,还有没有必要呢?手术后的效果到底怎么样呢?
以往,医院开展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比较多,心律失常的比较少,而像这样先天性心脏病的更少,尤其是成人的先天性心脏病。
科普一下什么是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是非常常见的先心病,大约占先心病的10%~15%。我们都知道,心脏实际上是一个泵,通过泵血来完成人体的血液循环。人体有两套血液循环系统:一个叫体循环;一个叫肺循环。正是这两套循环系统才保证了我们正常的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动脉导管未闭就是两个循环系统之间多出来的异常通路,让两个循环系统的血液相通。出生之后,这个管道就会闭合。如果没有闭合,我们就称为动脉导管未闭。
如果有动脉导管未闭,心脏的两个循环系统就会有“交流”。正常情况下,体循环里面流的是动脉血,压力高;肺循环流的是静脉血,压力低;一旦两个循环系统之间有了交流的通道,可想而知,体循环的血就会流进肺循环,那么肺循环的血量会增多,长期下去会引起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衰竭;并且肺动脉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会超过主动脉,血液会逆流进主动脉,患者会出现口唇及手指青紫。另外,肺内血量增多会导致患者容易感冒,出现反复感染,所以应该尽早治疗。
经过心内科张占锋副院长、韩德岭主任反复的讨论,并经过“医院互联智慧网络“与刘煜昊主任和李永强主任会诊后认为,进行积极的治疗不仅能改善症状,而且能较好的远期效果,患者需要进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考虑到患者年纪大,可能冠脉有问题,经过家属同意,决定先行冠脉造影和肺动脉造影评估一下病情。
于7月30日,行冠脉造影显示患者冠脉没有任何问题,终于摘掉了冠心病的帽子,看来导致范大娘胸闷、气短的原因就是动脉导管未闭。而且肺动脉压不是很高,左向右分流,非常适合封堵。
经过周密的准备,于8月7日,由医院的刘煜昊主任和医院的张占锋副院长亲自手术。手术非常顺利,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完成了。
术前造影:
术后造影:
术后患者自觉症状完全消失了,效果非常满意,术后第三天就出院了。
复查彩超:
此次心脏病封堵手术是医院、乃至鄢陵县域首例此类的手术,该手术的顺利开展,标志着我院已经具备了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技术的能力,填补了技术空白。
目前,医院与医院签署了“互联智慧分级诊疗”,通过各种线上线下举措,有效地推进了分级诊疗的实施。通过引进专家,引进技术,减少患者长途跋涉去省里看病的麻烦,足部出县,就能享受省级医疗服务,降低了医保转诊率,为患者节省了就医的花费,也间接的节省医保资金,开创了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帮扶,医院的技术骨干人才,真正的做到“授人以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