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古桩腊梅盆景制作技艺
鄢陵史有“花县”、“花都”之称,尤以蜡梅著名,鄢陵蜡梅又称黄梅、香梅、因期花型大、蜡质厚、花期长、香味浓,被列为腊梅科属之上品,其栽培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有“鄢陵腊梅冠天下”之美誉,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栽培技艺。
近年来鄢陵县依托花木生态优势,积极推进“全域花海”建设,大力引导支持蜡梅产业发展,形成了集生产、观赏、科研、加工为一体的特色产业。目前,全县拥有蜡梅生产重点村30个、重点企业多家,蜡梅种植面积3.7万亩,主要有“虎蹄蜡梅”“罄口蜡梅”“素心蜡梅”“檀香蜡梅”等30多个品种,年产多万株(盆),产值达5亿元,产品远销全国。以古桩蜡梅为基本原材料,加之以雕刻、塑形等方法,达到缩头成才、以小见大、将各种形象寓于这古桩之中,同时嫁接新蜡梅枝,表达出深远的意境,将蜡梅的天然神韵与自然美艺术美完美结合。鄢陵古桩蜡梅盆景制作技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和魂丽多资的民族文化。
市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有于发科1人。
?
襄县大调曲子
大调曲子追求高雅大方,其唱词多以诗词歌赋为基础,因此知识性强,音乐丰富优美,曲牌无杂。襄城大调曲子以雅派为主,乐器除三弦、檀板外,常加琵琶、古筝等,讲究唱腔、句式、韵律、气魄,力求庄重、高雅、清越、规范。演出中注重手、眼、身、法、步等表演技法,及挥舞八角鼓穗等舞蹈动作的表达形式。襄城县大调曲子,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虽然没有专业班社,传承中大都以师生形式,在表演和教学中,对大调曲子不断进行改革与丰富,更增加了这一曲种的艺术表现力和时代精神,使它从“客房屋玩意儿”走向社会,走向群众,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其艺术生命力更加旺盛。
市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有杨春敏1人。
?
紫云书院的传说
襄城县境内有9山18峰,紫云山最为高大险峻,海拔.7米的至高点马棚峰也是众多山峰中最高的一座。紫云山北起汝河南岸,南接平顶山,西进郏县境,总面积37平方公里,因山顶经常出现紫色云彩而得名。紫云山也叫书院山,明清时期八大书院之一的紫云书院在此山中。紫云书院由明朝成化年间的户部尚书,襄城县著名的历史名人李敏所建造,老书院坐落在半山之上,现存有门楼,大成殿,东西配殿,左右厢房等,占地面积多平米,院中的两棵古柏树据说是李敏手植,明代书画家沈周、清代文学家李来章、耿介、武状元李春奇等人曾在此读书或讲学。
多年来,从紫云书院走出的进士举人多达以上。有关紫云书院的传说故事很多,最为传奇的是书院周围的万亩槲树林,据说,李敏告老还乡时,皇帝念其劳苦功高,就把紫云山槲坡的一片斛树林赏赐与他,后来,与李敏不和的朝中奸臣在皇帝面前进献谗言,说李敏的斛树林已达万亩,有万岁之兆,日后必与吾皇争夺天下皇帝半信半疑,派人前去丈量,却只有亩,于是下令,不准斛树林再向外延伸,说也奇怪,从此以后,这片斛树林郁郁葱葱,但只要移栽它处,不久就会枯萎。传说归传说,紫云书院的这片斛树林确实是万木峥嵘古木参天,素有江北第一槲林的美誉,尤其是秋冬时节,满山遍野到处红装艳裹,分外妖娆,前来登高的游客纷纷赞叹,紫云红叶赤胜火,赏秋不必到香山。
END
本期来源:市文广旅局艺术与非遗科
编辑:向日葵
初审:向日葵
复审:景蕊
终审:春和
(如遇到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及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等情况,请第一时间留言给小编,小编会及时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