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梦征程 http://www.pfzhiliao.com/

亚太地区自然灾害风险高

适应和韧性转型

是可行的出路

应对气候变化

以“适应”和“韧性转型”为出路

本期嘉宾: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减灾处处长桑杰·斯里瓦

采访人:吴卉

“适应”和“韧性转型”成为亚太地区应对气候灾害风险的一条新出路,同时离不开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共同发力。

确定工作重点、加大技术探索力度、积极开展合作机制建设是下一步多灾种预警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

《年亚太灾害报告》中曾提到,亚太地区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是非洲的4倍,是北美或欧洲的16倍。据测算,气候灾害风险每增加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就会增加0.3%,受教育率会降低0.26%,其中40%的灾害影响到教育、健康等多个社会部门的运行。近年来,气候灾害风险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应对速度,各国在应对自然灾害、生物灾害、新冠疫情等级联问题中面临严峻的挑战,不仅源于本地区固有的自然、生物和环境灾害,还与社会经济脆弱性以及快速发展的城市化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适应”和“韧性转型”成为亚太地区的一条新出路。

台风过后,一名男孩拖着财物穿过马尼拉被洪水淹没的街道。

要想走好这条路,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曾呼吁,将50%的气候资金用于提升抵御能力和适应全球变暖。同时,政策支持是推动前行的制度保障,涵盖多个关键领域,即具有抵御能力的基础设施(包括关键基础设施)、与水相关的基础设施、综合多灾种预警系统、旱地农业和红树林等沿海生态系统。其中,全球多灾种预警系统(GMAS)在应对挑战、缩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差距、推进气候变化适应和复原力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年,该系统的应用——亚洲多灾种预警系统(GMAS-A)出色预警了多种灾害,成功挽救了千万人的生命。

亚洲多灾种预警系统作为防灾减灾的重要依托,下一步发展要有所侧重——注重亚太地区发生的重要灾害,如洪涝、干旱、热带气旋等常见灾害,以及热浪、疾病等因气候变化而产生的新型灾害。同时,加大重大灾害风险防控及综合防灾减灾技术探索力度,把技术进步作为实现目标的工具。利用现有的信息、数据等资源,大力发展5G、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数据分析等技术,寻找多灾种预警系统的更多可能性。

积极开展灾害防治和预警信息共享与国际合作机制建设。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将加强与世界气象组织的合作,共同推进全球多灾种预警系统在各个国家的落地实施,实现共同目标;加强与中国气象局的合作,利用亚洲多灾种预警系统和亚太台风研究中心提升成员的灾害预警能力;借助世界气象组织、全球气候服务框架等优质平台,集成资源实现数据共享,推动项目发展,更好地为气候敏感行业服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