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坞镇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涉及14个行政村的堤岸经济林建设工作正在推进。
一、科学谋划,因地制宜
清流河、大浪沟两条河流在南坞交汇,河道总长度20公里有余,总堤防长度约30.5公里,可种植堤防总长度约29.5公里,折合堤岸面积近亩。
近年来,南坞镇寻求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项目,多次赴先进地市考察,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围绕“一河一湖一沟”做实“堤地文章”,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镇党委、政府统筹谋划,高效推进,及时制定出台《南坞镇发展堤岸经济林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河沟沿岸的14个行政村开展堤岸经济林建设工作,种植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果树品种,发展可观赏、可收益的“堤岸经济”。此外,因势利导发展林下经济、生产加工、观光采摘等促进产业融合,带动村民致富,添绿增收。
二、精心组织,合理布局
南坞镇将堤岸经济林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制定有效措施,把土地流转作为先手棋,指导各村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把分散的土地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公司等经营主体集中,实现规模化发展。
发展堤岸经济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合理规划的原则,整体规划以优质桃、梨、花椒等品种为主,力争到年初步形成黄金蜜桃1号(4号)、黄金蟠桃新科1号、中油蟠桃7号、中秋蜜梨、早熟青梨等一批特色鲜明、效益良好的经济林产业发展格局。结合各村根据资源优势、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明确各自发展定位,优化布局果树品种。鼓励引导种植大户连片种植桃、梨、花椒等树种,从单一种植向精品园区、合作社形式及观光采摘等特色果品产业模式发展,产品向中高端发展、产业向全产业链延伸,实现经济林产业提质增效。实现“一村一品、一河一景观”。
三、提质增效,绿色发展
经济林种植技术性较强,南坞镇充分整合利用人力资源、农业科技培训等项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对经营主体进行经济林生产技术培训。下步,我镇还将选聘高级技术人员指导经济林种植经营,为农民请专家进行指导,使其真正学到实用技术,并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扶持经济林建设,以良好效益激发群众参与堤岸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南坞镇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发展堤岸经济的同时,更注重加强河道生态治理。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和推广力度,采取有利于原生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的整地措施。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物理防控措施,确保产品优质安全、河流水质改善,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四、强化保障,有序推进
为发展堤岸经济,南坞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各村的苗木采购款分三年全部兑付,充分调动村干部积极性。在苗木品种选择方面,由相关村、经营主体统一考察,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负责对苗木品种、质量统一把关。积极对接农业科研院所,通过聘请高层次专家团队提升我镇堤岸经济林规划建设和技术指导服务水平。引导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公司等经营主体树立本土品牌,加强质量管理,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竞争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堤岸经济林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我镇将进一步做实做深做细堤岸经济林产业,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