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梳子理顺,扎把,拉档,分档……7月26日,在鄢陵县陈化店镇武庄社区一个小院里,居民张小玲正熟练地进行假发分档。

“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要想遇难不难,就得多学本领!”张小玲快人快语,手里的活儿一刻也没停。

“她身体不方便,但有一身手艺,会制衣、会档发。”谈起张小玲,武庄社区脱贫责任组组长于龙飞赞不绝口。

张小玲今年38岁,肢体二级残疾;丈夫武春德今年44岁;公公武全成今年85岁,患有慢性病;婆婆薛风连今年72岁,视力二级残疾;12岁的女儿和11岁的儿子就读于当地一所小学。

一家人的生活曾基本上靠武春德打零工维持。年,他们家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党和政府没少操俺的心。”说起前几年得到的帮扶,张小玲如数家珍。

当时,陈化店镇扶贫部门和武庄社区脱贫责任组为张小玲家落实了低保补助、残疾人补贴、教育补助、金融扶贫等帮扶措施,为其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张小玲说:“于龙飞组长和社区党支部书记武帅军经常到俺家嘘寒问暖,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帮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鼓励俺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

通过各级帮扶,张小玲和丈夫决定靠自己的双手让父母和孩子过上幸福生活。张小玲鼓励丈夫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

张小玲常常给丈夫说:“咱年纪轻轻,不能靠政府养活。你放心出去挣钱。我虽然行动不便,但是能干手工活儿,挣的钱够家里零花。咱只要不懒,总能过上好日子!”

张小玲靠拄着双拐的肩膀,扛起了照顾老人和孩子的重担。

“张小玲常常不把自己当残疾人。在她看来,不逃避现实,勇于承担责任,人人都可以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在陈化店镇扶贫办主任裴会娟眼里,这个拄起双拐身高不足1.6米的残疾贫困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者。

年春节前,张小玲在制衣厂做工,每月有元左右收入。现在,为了方便张小玲照顾老人和孩子,武帅军为她联系了在家做假发的手工活儿。

张小玲说,劳动不仅给她带来了经济效益,改善了家庭生活环境,而且让她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小玲勤劳、能干,还特别孝顺公婆。在我们社区,说起小玲,街坊邻居都竖大拇指。”武帅军说,通过不懈努力,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张小玲家于年脱贫,成为其他贫困户的学习榜样。

“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大家的热心帮助下,俺家不仅能脱贫,而且肯定能致富!”谈及未来的生活,张小玲信心满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