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大辞典》:许一作邪。西周封国。姜姓,男爵。周武王封伯夷之后文叔于此。
在今河南许昌县东。(春秋)隐公十一年(前):“公及齐侯、郑伯入许”,即此。
春秋时为郑、楚等国所逼,前年迁叶(今河南叶县西南);
前年迁城父(今安徽毫州市东南城父寨),前年,复迁叶;
前年迁白羽(河南西峡县);前年又迁容城(今鲁山县东南)。旋为郑所灭。后复国,战国初为魏所灭。据宋《太平寰宇记》载:七国时为韩、魏二国之境。
许国: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曰:“洧水出河南密县西南马领山。……洧水东南流,南濮、北濮二水入焉。洧水又在东南与龙渊水合,水出长社县西北。有故沟,上承洧水,水盛则通往成渊,水减则津渠辍流。……洧水又东南,分为二水。其枝水东北流注沙,一水东径许昌县,故许男国也,姜姓,四岳之后矣。
据唐《元和郡县图志》载:禹贡豫(河南)之域。周又为许国,春秋定公六年(前年)郑灭许,七年(前年)又封许,自是附庸于郑。周末为晋地,三卿分晋(前年),其地属韩。
据宋《太平寰宇记》载:许州,颍川郡。今理长社县。禹贡豫州之域。星分房宿二度。周为许国,左氏传:“许,太岳之胤(太岳山)。”说者为炎帝之裔,周武王伐纣所封于此,又徙于叶。
鲁昭公九年(前年),又迁于夷,今亳州城父县是也。至十三年(前年)又自夷还居于叶,十八年(前年)又迁于白羽。
定公六年(前年),为郑所灭,自后复立,为郑附庸邑。周末为晋地,三卿分晋(前年),其地属韩。
《春秋佐助期》曰:汉以许失天下。及魏承汉恶,遂改名许昌也。城内有景福殿基,魏明帝太和中造,准价八百余万。洧水又东入汶仓城内,俗以是水为汶水,故有汶仓之名,非也!盖汶水之邸阁耳。洧水又东,径鄢陵县故城南。”
《水经注》“龙水出河南密县西南马领山。……洧水东南流,南濮、北濮二水入焉。洧水又在东南与龙渊水合,水出长社县西北经潩水寨-杜庄南-彭庄北-会河南-河沿刘东-过老城西南双庙南-走陈尧-行坡徐东南入所谓的老潩水。经长社县西北东径许昌县,故许男也,……又与鄢陵县故城南”的记载完全一致。
许都:是东汉王朝第十三代君主献帝刘协受曹操之迎都许的京城。
昔人有诗赞之曰:
“忆昔雄豪创霸图,
定鼎中原四逐鹿。
魏武英名垂青史,
一代骄华帝王都。”
可惜,这座历史名城于南北朝初年毁于兵火,一代帝都仅存遗址。遗址位于现今许昌县东部张潘乡古城村。
民国十二年()《许昌县志》记载:
汉魏“许昌古城,在(现许昌)城东三十里。围九里一百二十九步。相传曹操所筑,今存遗址”。其内城(今许昌县东部张潘乡古城村)城垣东西约长米,南北约长米。
又载:“周围十五里,世传汉献帝自洛迁许都于此。”据考,内城系古许国国都,座落在外城的西北隅,呈方形,俗称皇城。
三国时期许都城池的具体情况,外城约为内城的5倍,传为曹魏所扩建。城内的建筑除街房、民宅、官署外,著名的有许昌宫、景福殿,承光殿、西南毓秀台、丞相府、永始台等。
永始台:名曰“永始”据说源于魏文帝曹丕和郭皇后一段爱情史。
《许昌县志》载:“永始台,魏文德皇后尝居之。”“文德”是郭皇后的谥号。
文德郭皇后,安平广宗(今河北威县)人,姿色美丽,天资聪慧。少时其父郭永常向人夸奖说:“此乃吾女中王也。”于是人们便以“女王”称呼他。
后来,父母双亡,因丧乱流离,没在铜鞮侯家,以才貌出众被选入曹丞相府。
相传,郭氏入相府后,曹丕爱其才貌,欣然写下
“有美一人,
婉如清扬,
妍姿巧笑,
和媚心肠”的诗句。
郭氏对曹丕的文才武略也极为钦佩,甘愿寄托终身。于是,二人在曹丕的习读之处,依依相恋。
一天,郭氏叹道:“妾出身寒微,自知不配伴君,今虽乐,恐难长久。”
曹丕说:“吾爱卿出自诚心,今生生死与共,永远如初,此台以为证。”遂将他们热恋的那个居住处命名为“永始台”。
曹丕称帝后,迁都洛阳,封郭氏为贵嫔,旋又立为皇后。郭氏立为皇后之后,“虽有异宠,心愈恭肃”。她恪尽妇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后宫嫔妃贵人,莫不心悦诚服。
黄初五年七月,郭后伴曹丕东巡来到许昌,住永始台。
《三国志,文德郭皇后》:“五年,帝东征,后留许昌永始台。”直到这年十月,文帝率师行还许昌宫,郭后才随曹丕返回洛阳。魏黄初七年年丙午岁。
曹丕去世、明帝即位后,由于曹睿的生母甄夫人之死与郭后得宠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明帝与郭后之间有着一条深深的裂痕。郭后为此抑郁寡欢,遂从洛阳移到永始台独居。殊不知台在人亡,这更使她平添忧伤。青龙三年()春,郭后病卒于许昌。
魏时何晏在《景福殿赋》中语及:“镇以重台,实曰永始。复阁重闱,猖狂是俟。京庾之储,无物不有。……建凌云之层盘,浚虞渊之灵沼,清露瀼瀼,绿水浩浩。树以嘉木,植以芳草。悠悠玄鱼,皠皠白鸟,沉浮翱翱,乐我皇道。”可见,它是一个清幽雅丽的地方。许昌宫是汉献帝临朝听政及后妃居住的地方,始建于何时无考。景福殿始建于魏明帝曹睿太和六年()。
魏时的卞兰曾作《许昌宫赋》云:“入南端以北眺,望景福之嵯峨,飞栋列以山峙,长途邈以委蛇。见栾栌之交错,睹阳马之承阿。……丹梁端直,明窗列布,绮组发花,翡翠生光。”
与卞兰同时代的韦诞也在《景福殿赋》中写道:“瞻大厦之穹崇,结层构而高骧,修栋迥以虹指,飞梦寐而凤翔。……又有教坊讲肆,才士步列,新诗变声,曲调殊别。然后御龙舟兮翡翠盖;吴姬棹歌,越女鼓枻。咏《采菱》之清沤,奏《绿水》之繁会。”
《三国志,明帝纪》载:“九月行幸摩陂,治许昌宫,起景福、承光殿。”
宋《太平寰宇记》云:“景福殿在许昌故城西南隅也。魏明帝所建,资费值八百余万。”
《洛阳宫簿》曰:“许昌景福殿七间。”毓秀台位于皇城西南隅,是汉献帝祭祀天地的地方,现台高15米,占地面积约平方米。
据传,昔日毓秀台下布列着斋宫、神厨、宰牲亭等,是皇帝祭祀前沐浴斋戒和准备祭物之处。顶为祭祀场,场正中耸立着一座高峻雄伟的玉皇殿,殿顶圆锥形,殿基为方形,体现了古代天圆地方之说。殿中塑玉皇大帝像。
当年汉献帝每年春季“祭祀天神,以祈丰年”,就是在这个大殿里进行的。从玉星殿拾级而下,是青砖铺地的广场,广场四周雕栏玉砌,配以象征东南西北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石像,正中矗立着一尊青铜巨鼎叫神坛。
天子每年“秋分”祭天,就在这神坛前进行。毓秀台南面地下,有一券门,过券门,有99级石阶通台顶,意谓登九十九重天才能叩见玉皇大帝。成为当时全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从年都许到年禅位,每年春秋两季,汉献帝便是在此“祭祀天神,以祈丰年”。
曹丕称帝后,徙都洛阳,于黄初二年()以汉亡于许,魏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列许昌为魏“五都”之一。
东汉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刘协于许县县城(现今许昌县东部张潘乡古城村)在原城池的基础上,向东南盖宫室,筑殿宇,建官署府第,修粮仓武库,扩街道,辟园林,使这里更加壮阔。
潘茂《九锡文》载:“遂建许都,造其京畿。”扩建城廓,修筑宫殿,遂称“许都”,位于今许昌县张潘乡古城村东南:东北至城角徐,西至今营王村西、南至城南董村北、北至城后徐、门道张村北、城后董南、门道张南,故城遗址上座落着盆李和甄庄两个自然村。距今许昌市稍偏东南36华里。在东西南北每边长约15-20华里,占地余亩的城池,以及城垣轮廓线依然清晰可见。
“虏掘破许昌城”《宋书,索虏传》《资治通鉴》载:景平元年“十一月,魏周几寇许昌,许昌溃,……夷许昌城”。这里的“许昌城”就是三国时代的许都。从此,这座帝都被化为灰烬,仅留遗址。而周几则成了毁坏名都的千古罪人。
《中国历史大辞典》:许县,本春秋许国,秦置县。治今河南许昌县东。(史记·陈涉世家):“羯人伍徐将兵居许,章邯击破之”,即此。两汉属颍川郡。东汉建安元年()曹操迎献帝都此。三国魏黄初二年()改为许昌县。
据唐《元和郡县图志》载:后汉献帝初,遭董卓之乱,迁都长安,卓死东归于洛,魏太祖(曹操)迎帝都许。魏帝受禅,改许县为许昌县。然而魏虽都洛,而宫室武库犹在许昌。又析颍川,增置襄城郡。
杨春喜:字建康。号青坡居士。自称留青散人。
长葛官亭乡陈官庄杨庄村人。
年2月15日完稿于长葛
责任编辑:王保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