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四年大学生涯,女儿最难忘的是师生的团结相处、是学院学校的培养、是‘双一流’学科带给她的荣光。是河南大学为孩子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平台,是河南大学引领着孩子逐步走向成熟。”
今年6月6日,在河南大学届毕业典礼上,生命科学学院届毕业生黄婧祎的妈妈深情回顾了孩子四年的大学生活,专业素养得到提升、科学探究兴趣提升、在校就发表了学术论文……她的发言,引起了即将离校的学子,尤其是生科院学生的广泛共鸣。
河南大学生物系始创于年,是学校创办最早的专业之一,后经多次中断、复建,年重建的生物系,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创业。年9月21日,河南大学顺利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序列,生物学入选世界“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建校周年来临之际,河南大学重返国家队,生物学学科也进入到了新的发展时期。
从生物系到生命科学学院,河大生科体内流淌着“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血液,践行着“学无止境,境如生命”的境界;从烽火洗礼到盛世清明,变幻的是时光,不变的是它谨于实干的教学态度、敢于创新的科研精神。尤其是进入到“双一流”建设学科以来,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是凝结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教学、科研和文化氛围。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张静萌友刘晓晴
育才有道,治学多措并举
“那么,细菌是如何调控体内乳糖含量的呢?”一位满头白发的外籍教授坐在教室中央,25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包围着他。这是生命科学学院“明德计划”实验班上课时的一幕,而这位老师是来自法国南巴黎大学的MichaelDubow教授,担任明德班全英课程《分子生物学》的老师。
只见他缓缓走向讲台,认真地画出“乳糖操纵子”的模型,“当细菌体内乳糖含量过多时,LacI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会与乳糖异构物结合,从而发生构象改变而不能结合调节基因,这就导致结构基因开始表达,从而分解体内过多的乳糖”。同学们听完之后恍然大悟,有些陷入沉思,有些则积极向老师提出疑问。而Michael老师则声情并茂地为同学们解答疑惑,时而语重心长,时而抑扬顿挫,课堂气氛十分融洽。
谁说理科课程注定死板无趣,这只是众多趣味情景中的冰山一角,生科院治学追求趣味中不失章法,多番探索形成了完善合理的本科生课程体系。
“生科院将‘专业如何办’作为教学的核心问题,根据特点设置专业。同时,注重将培养方案落实到课程上,组织教师进行多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生科院副院长安国勇介绍道,目前,该院已形成思政课、外语公共课、专业教育类课程、专业实践类和野外实习课程等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培养方案。
除了课堂教学的创新之外,野外实习也是生科院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课”。今年5月19日至6月23日,该院组织级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全体同学开展了植物学野外实习,走访了兰考县的河南天民种业有限公司的小麦基地、开封云瓜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位于鄢陵县的国家花木博览园、河南建业鄢陵绿色基地、鹤鸣湖湿地公园等。
通过走向田间地头、深入农业企业、走进现代农业设施生产第一线,通过向具有丰富经验的农业科学家、农业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学子们见识到了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野外实习达到了既定目的。
德才双馨,师资赡博精致
为形成生科教育的“合抱之木”,生命科学学院举全院之力,致力于“引育德才双馨、赡博精致的一流师资”建设。
“植物叶片‘昼开夜放’的现象,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之前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帝王蝶如何实现漫漫迁徙路;松鼠冬眠节律的精准,人体生物钟的‘预测’与‘适应’……”河南大学‘攀登计划’特聘教授徐小冬,在生科院第五期“卓越生科沙龙”上作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物钟与环境适应性调控》的专题讲座,一个个有趣的事例,令在场师生无不惊叹生物钟的奇妙。她表示,“我想解决自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