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起源于古代印度,是佛教高僧的埋骨建筑,东汉时期随佛教传入中国。其材质和形制不断发展,与周边区域建筑相互交流融合。塔的意义不仅局限于建筑学层面,还承载了历史、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
鄢陵县的地标之一,“诗仙”李白曾留下诗篇
乾明寺塔位于鄢陵县乾明寺路中段,紧临公路,是鄢陵县的地标之一。据鄢陵县文管所所长陈磊介绍,乾明寺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四年(年),北宋重建,明代重修,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国保”。塔下原有一座乾明寺院。史书记载:“鄢陵古邑,跨岗为城,西北隅据岗为寺,地当乾位,寺因此为名。”原寺内殿宇辉煌,香火缭绕,人头攒动,诵声如潮,为当时有名的佛教圣地。
公元年,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游历乾明寺。在巍峨耸立的乾明寺塔下,李白与僧人盖寰结下友谊,互有酬答。李白为后人留下了《访道安陵遇盖寰临别留赠》诗一首:“清水见白石,仙人识青童。安陵盖夫子,十岁与天通。”诗中的安陵为鄢陵县古称,今鄢陵县所在地即名为安陵镇;盖夫子,指僧人盖寰。
记者了解到,明嘉靖二十八年(年),乾明寺塔上面五层重修,塔刹改为风磨铜刹。年,乾明寺塔曾整体维修过一次,增加了防护底座。
塔刹里发现鎏金铜佛像,现陈展于许昌博物馆
乾明寺塔是一座13层阁楼式砖塔,通高38米,远远望去气势雄伟。
塔身为六角圆形倚柱,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每层檐部均施砖雕斗拱。北面有入塔券门,可拾级而上。
据悉,乾明寺塔八层以下是空心的,可以登塔远眺;上面五层属明代重修,是实心的,游客无法登顶。塔身由下而上逐层减窄。乾明寺塔的门窗巧妙有序地分布于塔的逐层各面,富于变化,结构上有利于塔体坚固。年,乾明寺塔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对乾明寺塔进行维修时,文物部门在塔刹内发现一尊鎏金铜佛像。佛像高52.5厘米,底径16厘米,通体鎏金;左手手心向上平放于胸前,右手自然下垂,手心向前,跣足立于莲花座上,目前在许昌博物馆陈展。
年,许昌市对乾明寺塔进行了全面“保养”
由于年代久远,自然损毁严重,经过市、县文物部门积极申报争取,年,国家下拨专项资金80万元用于乾明寺塔修缮保护,主要任务是清除塔檐上的杂草树木,对塔身、塔道、塔檐酥碱深度超过2cm的砖进行剔补,对塔身裂缝进行灌浆加固,原式样镶补风化的砖质斗拱、椽飞残损部位,补配破损挑檐瓦,对一层铁质角梁、各层风铎和塔刹做防锈处理,粘接断裂阶条石、挖补台基铺地砖、重做塔散水等。同年10月,工作人员完成了该塔外部、内部的修缮工作。经过“保养”后的乾明寺塔“容光焕发”,以气势雄伟、巍峨壮观的风姿屹立于人们的视线中。
(张莉莉苏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