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山,年参加工作,年担任许昌市鄢陵县大马镇卫生院预防保健所所长。三十五年来,他作为一个基层预防保健人员,见证了基层预防接种工作的发展历程,尝遍了预防接种工作的各种艰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几乎年年冬春季节都会出现局部的麻疹、风疹流行,还有水痘、结核病等其它各类传染病也常常在不同季节发生。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李铁山每天都跟着预防保健所的老同志,走街串巷进行疫苗接种,到后来自己背着冷藏包接种“老四苗”(卡介苗、脊灰糖丸、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为了达到85%的疫苗接种率,防保所人员的身影在镇里到处可见。一提起预防工作,大家都知道是打防疫针的;提起大马镇卫生院李铁山的名字,全镇的人没有不认识他的,而且还会加上一句“那个打防疫针的”。
每年的12月5日和1月5日是消灭脊髓灰质炎日,为了使每位应种对象及时服用小儿麻痹糖丸,县卫生局、防疫站、乡防保所三级联合包村到人,做到看服到口,不服不走。有一年冬天,李铁山和包村领导一起,到大马镇最远的柳寨村岳寨村挨家挨户送小儿麻痹糖丸,登记服苗信息,宣讲相关预防知识,直到天黑。当时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铁山他们一步一步从22余里的村里返回到单位,个个都成了雪人,裤子湿到腿弯,鞋子里全是雪水。
年左右,为了控制和阻断乙肝的传播与流行,各地开始了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李铁山和同事们从抽血化验到疫苗登记接种,样样操作得心应手。当时进行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需要抽取静脉血,化验室人员又少,只能防疫人员自己抽取,于是李铁山又成了一名采血人员,采取幼儿的颈静脉血,无一失手。每天余人的检测接种任务,虽然很累,但是李铁山内心充满自豪感。
那时上下乡的交通工具就是一辆破二八自行车,遇上雨雪天气,乡间小路全是泥泞,寸步难行,有时还要扛上自行车涉水过河。预防接种的道路上,李铁山不知道走过了多少里路,记不清骑坏了几辆自行车,整个大马镇的大街小巷,犄角旮旯,甚至某个人在哪里居住他闭上眼睛都能找到。
3年,非典肆虐,那时大马镇卫生院每天收入不及千元,职工生活面临困难,但是为了抗击疫情,李铁山带领预防保健所全体人员冲锋在一线,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开展辖区内的各项防疫消杀工作,从对发热病人的流调到对各村、街道进行卫生防疫知识的宣传、消毒防控、数据收集上报,处处可见李铁山们的身影。
7年,卫生部下发《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将免疫规划疫苗扩展为14种,预防15种传染病。在努力巩固计划免疫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预防接种服务体系,预防接种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乡镇以村级为接种点,各卫生院配合县防疫站定时开展疫苗运转工作,以确保适龄儿童完成预防接种工作。有的村预防接种服务技术达不到相关技术要求,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记得有一次大马镇王店村接种乙脑疫苗,一名接种对象突然休克,李铁山见状,立刻取出随身携带的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配合针灸,进行了一系列的处理,使患者转危为安。
如今年近六旬,李铁山眉眼间布满岁月的痕迹,但大马镇卫生院的预防接种工作却如春暖花开,蒸蒸日上,从最初的手工建立预防接种卡、填写接种底册到电脑录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从最初的的村级接种到年大马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的建立,再到年疫苗追溯系统的创建和数字化接种门诊的建立,预防接种工作实现了全程信息化。每名接种对象从进入接种门诊叫号、预检、登记、接种、留观全程有据可查;疫苗也从入库到几时几分接种到某个人身上,极大地规范了预防接种工作,确保了安全接种。
如今李铁山正带领大马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全体工作人员做好新冠疫苗接种的各项工作,为阻击新冠疫情奉献一份力量。
(来源:许昌市鄢陵县大马镇卫生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