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形成的原因 http://baidianfeng.39.net/bdfzz/xcyy/

香醉鄢陵

●于芳潇

可能是澎湃的大海流淌到这里了吧?沧海桑田,也许是造物主不经意间把这片土地弄得如此平整,光滑如镜。麦田一大片一大片直连天际,在一马平川的土地上翻涌着。春日暖阳下,犹如从远方奔腾而来的波浪,携着风,还有震耳的哗哗声。一个个村庄在绿浪里飘摇,像海岛,更远处看去如海鸥点点。

见识到平原的浩瀚无边,是我坐高铁到花都鄢陵时。一切都很陌生,一切仿佛又很熟悉。中原,天下至中的原野,华夏民族的摇篮,天下中心。简单的两个汉字,却藏着磅礴气势,富庶的气息。天下归心,归于中原。

“花都鄢陵”四个汉字,读来让人温暖,有着让人惊艳的芬芳,更有无尽的遐想。出高铁,乘出租,没想到,鄢陵有着让人惊艳的、满目舒心的绿色。绿植是一个城市最佳的妆容。试想,一个缺少绿色,只有钢筋水泥丛林的城市有多可怖。鄢陵因绿色而可爱,因绿色而生机勃勃。

鄢陵的街道宽阔得让人想高声呐喊,想振翅高飞,整洁得让人惊叹。宽阔却并不单调,也不生硬,因了街道旁长着层次高低不同的各类树木,春日好时节,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花儿开得让人眼馋。鼻子有福了,花香一波一波涌来,淡而不稀,厚而不腻,使人怀疑来到了天上琼台。

我想,天天生活在鲜花丛林中的人们该有多大福气。一接触,我品出鄢陵人的脾性因花木的浸染,热烈得如向日葵花开。出租车上,司机笑着对我这个外地人热情地说:“欢迎来到鄢陵!”因长途奔波,我在异乡的疲惫紧张感顿时消去一半。我感觉,这里的人心里有海,心里有火。我问他:“鄢陵这个名字好有嚼头,不知为何会起这样动听的名字。”司机呵呵一笑:“咋来的名,我不知道。可我知道鄢陵的历史可久了,古书一样,一翻,沉着墨香。”

人实诚的不见瑕疵,我想起风中涌动的麦浪。中原大地号称中国粮仓,也只有朴实的人,才能种出养活大半个中国的粮食。我又问:“为啥叫花都?”司机满脸骄傲:“你可别瞧不起这个小县城,叫花都名副其实。鄢陵是北方最大的花卉苗木基地,到处是花和树,所以就叫花都。”我说:“好美的名字!”到达目的地温泉小镇后,司机热情地帮我拿行李。这个平原上的县城犹如一位二八少女,略施粉黛,款款向我走来。

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我处处感受到了当地人的热情好客。我想快递东西回山东,拨打快递公司电话。因温泉小镇位置稍偏,快递公司人手紧张不能上门服务,但可以查询别的快递公司片区员的电话给我。十分钟后,果然发来短信。在大街上询路,路人纷纷驻足,耐心细致地解答。

离开鄢陵的那天,因赶飞机,我需清晨四点多钟出发赶往新郑机场。提前一天预约了滴滴司机,并通了话。我说:“起大早,影响你休息,很不好意思。明天早上麻烦你准点到酒店接我。”滴滴司机说:“你放心,只要答应你的事就一定办到,早上四点半我准时到。”我说:“多不好意思,要给你感谢费。”司机说:“无所谓的,你来鄢陵,要让你感受到河南人的热情。”瞬间,我心里很暖。第二天早上,天还未亮,司机果然按时到达。去新郑机场的路上,他如兄弟般和我拉呱,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原人的淳朴热情。

站在鄢陵的大街上,呼吸着草木花香,品味着这个县城源远流长的历史。八千年前,先民们穿着简单的兽皮,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围猎而生。钻木取火、磨骨成针、群聚部落……那时的生活简单而艰难。不敢说这里是华夏最早的起源,但至少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组成部分。

土地沉默着,时间的齿轮不断往前推动着,变化的是人,是生活方式。至周,鄢陵被封为鄢国,初步有了城郭的轮廓。鄢陵名字源于此,经历几千年风霜,万物更迭,英雄辈出,唯有这个“鄢”字没有一丝褪色,直到今天的鄢陵。历史在这里上演着精彩绝伦的世事大戏,仿佛能看到各色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挥袖舞扇,唱着不同朝代的戏曲。余音绕梁,直到现在还沉在历史的文字中。郑伯克段于鄢、晋楚鄢陵之战、唐雎不辱使命……均发生在这方厚土上。只是不知那时的人们是否会想到,几千年后,他们的名字还在闪耀。沉入墨香,载于史籍的过往厚重深邃,深入每个华人的血脉,影响着世代人。

鄢陵如珍宝般的绝世风华,注定在中国的版图上散发出独特的光芒。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万世文章。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李白被鄢陵的美景吸引,在这片肥沃广袤的土地上流连忘返。某天傍晚,凉风习习,袭人的花香在风中颤动,目光深沉的李白站在巍峨耸立的乾明寺塔下,想着古往今来,感慨世事沧桑。僧人盖寰身披袈裟,盯着仙风道骨的李白。两人就在这里不期而遇,相见恨晚,落坐塔下,轻斟淡茶,谈而论道,相谈甚欢。觅得人生知己,结下深厚友谊,人生还有何求?李白临别写下《访道陵遇盖寰临别留赠》诗一首:清水见白石,仙人识青童。安陵盖夫子,十岁与天通。诗中的安陵为鄢陵的古称。乾明寺塔至今仍在,只是不见故人踪影。塔不言,静观着脚下土地的世事变迁。

苏轼、黄庭坚、朱熹等都曾在鄢陵留下足痕,访道赏花饮酒,毫不吝啬笔墨,写下《蜡梅》《戏咏蜡梅》等许多赞美鄢陵蜡梅的诗篇,使得鄢陵蜡梅名扬四海。花不语,香未变,用千年奇香装点着这座美丽的县城。如今,鄢陵蜡梅更是名扬四海。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那些已作古的先人,不会想到今天的鄢陵变化如此之大。如果他们有幸再举如椽巨笔,定会写下惊艳诗篇。脚下的这片厚土,在新时代散发出别样的芬芳。那个名叫裴庄的小村,在千里平原上再普通不过,在地图上难以找到位置。它如万顷麦田中不起眼的一株麦苗,不招摇,深扎土地里,吸着养分,默默生长。只待麦黄那天,产出沉甸甸的麦粒,滋养众生。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这几年来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片古居不知在黄土上立过多少年,经过多少风霜。青砖黑瓦,铺路甬石、烟熏火燎的木椽……每个物件都在沉默中与历史对话,与现代人惊奇的目光对视。不得不佩服这里村民敏锐的市场眼光和敢干的魄力,把旧居修葺一新,改造成民宿,引来大批游客。

村前的土地上,生长着一丛一丛深绿色的菊花。茁壮的枝茎,积蓄着力量,静等花开的时刻。开过的花并未落泥,而是加工成菊花茶。水杯里黄得耀眼的大朵菊花,静静开放,氤氲的水汽中散发出清风般的菊香,仿佛在诉说着朴实农民的辛劳。喝杯菊花茶吧!入口清洌,这口茶水,您品出了什么?是否品出四季风霜的积淀,品出中原厚土的凝重,品出生生不息鄢陵人的奋斗精神?

村支书是位精干的中年人,黝黑的脸庞仿佛积攒下无数的风霜。他言语不多,却目光炯炯,思维敏锐。对于如何发展农村经济,他娓娓道来。我夸赞他为建设新农村带了个好头,他憨厚一笑:“功劳是全体村民的,我只是服务的。”听着他这句如菊花茶般余味十足的话,我相信裴庄一定会在致富的路上越走越远。鄢陵人,都在以裴庄人般的智慧和立说立行的行动力,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来自海边,习惯了海风的凉爽,还未到鄢陵就心怯那里的气候。到达鄢陵后,没想到这里的气候如此宜人。当地人告诉我,鄢陵四季分明,无严寒酷暑,全年有三百多天空气质量优良。在沙尘暴、雾霾横行的今天,有如此良好的空气,实在是鄢陵人的福分。也因此,鄢陵成为“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大型花木交易市场,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商贾齐聚这片热土。南腔北调,足可证明鄢陵人的眼界和胸怀。多得数不过来的苗木基地,培育出枝形神异的花花草草,犹如一颗颗珍珠散落在城镇乡下。二千四百多个花木品种,全国各地的花木都能在这里觅到踪影。以花会友,以木交友,鄢陵人的性格里便散发着草木的清香。鄢陵人以此为傲,走遍天下,敢称来自花都。一个“都”字,大气、豪迈,道尽了鄢陵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鄢陵,千年古县,每一寸土地都能读出历史余音的字节。鄢陵,中原大地上的一颗明珠。勤劳朴实的鄢陵人,一定会心存一缕春风,却会获得整个春天。

作者简介

于芳潇,男,山东省莱阳市人,现居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有作品发表《四川文学》《短篇小说》《当代小说》《都市》《奔流》《海燕》《骏马》《躬耕》《胶东文学》等刊物,著有长篇小说《有体温的石头》;获得第四届奔流文学奖;为山东省第二十三届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烟台市牟平区作协主席。

《奔流》邮箱:benliu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