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鄢陵县着力将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成绿色、有机、安全的蔬菜生产基地,通过招商引资,组建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蔬菜销往各地。图为位于马坊镇孙村的鄢陵县森鹏绿色农业有限公司(10月12日摄)。牛书培摄
□本报记者李若凡
10月16日是第42个世界粮食日,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不让任何人掉队。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同时,10月16日所在周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保障粮食供给端牢中国饭碗”。
从“看天”到“知天”
“叮咚!”商水县张庄乡种粮大户周群元收到一份气象提醒,16日,受新一轮冷空气影响,全省气温普降6℃到8℃。他随即打开“智能气象监测APP”,远程看了一下地里的情况,又查了一下墒情、虫情,舒了一口气说:“这次天气变化,对地里影响不大。”
在周群元的农田一角,一个农业生态气象观测站格外引人注目,它可以对农田内的PM2.5、日照、雨量、苗情、墒情、虫情等进行实时监测。农民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实时查看庄稼的生长情况。
随着新技术的加入,传统农业“靠天吃饭”,已变成“知天耕作”。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副处长查菲娜说,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工程,全省已建成个现代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布设套土壤水分站和多套农田小气候站,实现5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农业气象监测全覆盖。同时,利用风云系列卫星资料,完成了全省所有省辖市及个产粮县小麦的晚播区域精细识别,动态监测墒情、苗情,综合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多源融合网格实况数据,为粮食生产提供精细化的气象服务。
小麦住进“智能仓房”
在郑州兴隆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库有限公司,保管员姜永新正在通过电脑监测粮仓的实时温度,确保粮食储存处于易存环境。
“这个测温头是15.8℃,这个是16.5℃,都属于20℃以内,属于正常的储粮标准,现在所有仓房都实现了实时温度监控。”保管员姜永新介绍,多功能粮情监测、智能通风、内环流控温技术、智能安防系统……粮仓科技感满满。
“内环流控温技术可以有效保障粮食在‘智能仓房’里健康、舒适度过夏季,保证粮食温度,防止虫害、霉变,并且能最大限度‘锁住’粮食的营养成分,减少粮食损失。”他说,通过节能降耗技术,粮食保管损耗可以控制在0.2%以内。
兴隆粮库只是我省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连年来,全省完好仓容位居全国第一。粮食物流通道全面打通,省级粮食仓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成,仓储数字化管理取得突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地方储备任务,建立并完善了省市县三级粮食政府储备。
打造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
想念食品公司董事长孙君庚介绍,年,想念集团在镇平县建立10万亩的优质小麦基地,形成了集小麦收储、面粉加工、挂面生产、熟鲜面、预制面、中央大厨房、现代化智能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多功能食品产业集聚区。
这是我省粮食产业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进粮食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生动写照。
如今,我省粮油加工转化率达80%,主食产业化率65%,农产品加工业已发展成为万亿级产业。目前,河南小麦粉、挂面等产品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为全国提供了1/3的方便面、3/5的汤圆、7/10的水饺,妥妥的“国人厨房”,实现粮食供给从解决“吃得饱”到满足“吃得好”的转变,把河南优质粮端上世界餐桌。
原标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