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尤其从黄巾之乱开始,人口开始出现骤减趋势。诸多资料表明,尤其在兴平年间和建安年间中国人口数量出现断层式下降。三国时代开始后,中国人口减少的趋势减缓,虽然人口方面形势有所“止跌”,但仍然有部分地区因为种种原因人口还在大幅下降。
本文,我们将从史料中发掘一些信息点,了解三国时期各地不同地区的人口增减情况。
根据记载,约在魏国曹芳时期,当时颍川郡的鄢陵县全县只有数百户人,这个地方如今仍然存在,正是如今的河南许昌市鄢陵县。建安年间鄢陵离许都不太远,人口却如此巨幅的衰退,除了人们想要拥挤在许都的主动迁出外,更多的是受到当地饱经战乱或盗贼横行的影响。根据资料显示,在汉末天下大乱前,鄢陵约有五六万户人。鄢陵之境遇,可以说是当时全国范围内的极端案例。
在刘备的老家涿郡,历史上也有一段人口记载。永和五年(年),涿郡户数约为小10万户。但是在魏文帝时期,涿郡真实有效在册的只有三千户人,而且有将近一半是孤寡之家。虽然肯定会有部分未曾登记在册的情况,但时代进步了,户数却是八十年前的三十四分之一左右,不得不令笔者触目惊心。
在如今的甘肃省兰州市西部地区,也就是当时的金城郡也有一段令人不寒而栗的文字记载。在曹丕时期,张既曾经上书表示金城在韩遂控制时期就饱受屠戮,在韩遂治下,当地百姓基本上都选择逃亡,有的逃到外地,有的逃到其他民族地区,没跑出去的,也常常遭遇盗贼侵扰。在韩遂败亡后,金城总共住户不足五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经营,金城郡已经恢复到一千多户了。如果相比永和五年(年),曹丕时期的金城郡户数仅为80年前的一半。
河东郡在今天的山西境内,建安十年至十一年期间,人口约为三万户。在八十年前的永和五年河东郡也有了九万三千五百四十三户。如此看来,建安年间相比之前人口大约减少了三分之二。
东汉的丹阳郡,相当于晋朝的丹阳郡+宣城郡+新安郡,约在如今的安徽省当涂县。西晋太康元年约有八万户,东汉永和五年有十三万六千五百一十八户。如此看来,西晋时期此地约为东汉时期户数的58.6%。
我们再举几个例子。
1:西晋时吴郡+毗陵郡+吴兴郡三郡约为东汉永和年间的吴郡(今浙江部分+江苏部分地区)。西晋当时户数为三万七千户口,东汉为十六万四千一百六十四户。
2:西晋的会稽郡+东阳郡+临海郡+建安郡+晋安郡(主要在今浙江地区)的总和,约为后汉的会稽郡。西晋时期此地共有五万一千六百多户,东汉时期有十二万三千九十户。西晋时约为东汉的41.%。
3:西晋的蜀郡+汶山郡大致相当于东汉的蜀郡,太康元年是三万一千户,东汉是三十万四百五十二户。虽然西晋仅仅相当于东汉户数的10.1%,但我们要考虑到蜀汉灭亡后魏国曾大肆将蜀汉地区百姓迁徙到河北,这次迁徙共约有三万户,这还不算政策吸引的其他“散户”。再因时间上有所差异且迁徙数量巨大,所以不能证明出三国时期具体的具体损耗程度。
本文我们说完了几个典型郡县的户数统计情况,基本上是按照受损严重情况排列的。说完了一些典型案例,我们还可以从“东南西北中”这个概念来看人口增减和相互对比情况。文章,笔者将带着史料继续跟大家分享。
文:正聊三国作者XXY
了解更多三国趣事,请多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953.html